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大学总共有三个校区,想了解19世纪的川大可以去华西校区,20世纪的川大看望江校区,21世纪的川大来江安校区。”在吸引全球人才来川大这条路上,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可谓是“不遗余力”。
12月19日,四川大学全球青年学者论坛在四川大学开幕。王建国在开幕式上脱稿演讲,不少青年学者被王建国“圈粉”。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在第二届四川大学全球青年学者论坛上即兴发挥,全程脱稿演讲,一个接一个的段子惹得台下青年学者掌声连连。
在说到川大的“教授”这个词时,王建国把“教授”和“长寿”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呢?王建国举了个例子:“四川大学目前80岁以上的教授有2000多名,90岁以上的教授有200多名,100岁以上的教授还有3名!”台下的青年学者都被这个例子给逗笑了,掌声四起。王建国表示,四川大学的教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术,杂念少了,自然活得轻松!这也刚刚好体现了四川大学的学术氛围。
推动“人才强校战略”
各方政策支持 最高200万科研经费支持
据悉,四川大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持续推进了“海纳人才”等系列人才工程,人才规模持续壮大,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把2017年确定为“人才强校战略年”,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主题,为进一步延揽全球青年人才,学校将在经费支持、平台政策、成长氛围、发展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具体政策如下:
在青年人才研究经费支持方面,四川大学将每年为开展国际前沿研究和颠覆性创新的青年英才提供经费支持。
每年设立300万-500万元的出版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出版前沿探索学术专著或人文社科精品力作;
面向业绩优秀、潜力突出青年人才,根据学科特点每人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在青年人才工作平台打造和政策制定方面,学校将以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汇聚中心、“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系列新兴学科平台为支撑,每年资助50名左右的国际顶尖人才来校联合开展前沿探索和颠覆性创新;
将在专项经费、人力资源、研究生招生指标、团队建设、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公房使用等方面优先支持青年优秀人才;
创新了专职博士后管理模式,只要青年人才团队有条件、有需求,都可以自主聘用专职科研人员,一起开展具有原创价值、引领科技发展的前沿性研究。
在青年人才成长氛围营造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不唯资历唯能力”,每位为川大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不论年限、不论头衔,都可以在学校得到认可、都可以享有应得待遇;
充分尊重青年人才特点、包容人才个性,不拘一格选人才,为青年人才安心工作、成长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青年人才发展条件保障方面,学校实行人才工作“一站式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便捷、更温馨的服务保障。
同时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进一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投入,重点新建一批引进人才周转房和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大楼,使青年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在青年人才生活待遇提供方面,四川大学对优秀青年人才,实行不低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大学的支持政策和待遇,让做出一流贡献、达到一流水平的优秀人才获得一流支持、一流条件、一流待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