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进一步打响“中国挂面村”乡村旅游品牌,全力助推中江文化旅游产业。12月17日,由中共中江县委宣传部、中江县文体广电出版局、中江县旅游局主办,中江县杰兴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百万网红来中江系列之首届中江挂面文化节在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拉开帷幕。仓山大乐、川剧、魔术、歌舞等精彩的表演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活动从即日起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1月1日。期间,手彩魔术、小丑秀、挂面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也将陆续登场。
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作为中江挂面的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水环境资源,来到这里不仅能了解中江手工挂面的生产工艺,更能品味到中面挂面的独特魅力。
“我们村的挂面年产量达到50余万斤,年产值500余万元。”中江县觉慧手工挂面合作社理事长李泽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觉慧村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正着力从打造非遗传承,树立地标品牌,发扬红色精神等方面,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农旅结合的转型之路迈进。
“最近正是做面的好时间,由于纯手工制作,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来。”做了十几年挂面的觉慧村村民钟金胜告诉记者,中江挂面的制作工序繁琐,要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一架面从取水和面到切面打包完成,需要18-24小时。
“中江挂面不仅味道好吃,而且每一根都是空心的,所以叫中江空心挂面。”钟金胜说,虽然工艺复杂,但为了保证柔软、洁白、纯净、细如银丝的特质,谁都不敢在制作上打半点折扣。
中江手工挂面发源于宋代,明清行销各地,有“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的盛赞。匠心传承千年技艺,2007年,中江挂面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中江县创新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格局。通过发展特色旅游、打造农旅小镇、做好旅游规划、举办节庆活动等,重塑中江旅游内涵,擦亮中江旅游新名片。
本次挂面文化节,就是将深入贯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提升中江手工挂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推进“中国挂面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