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日前,成都正式印发《成都市节能减排降碳综合工作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从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50条具体措施。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成都市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46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4%,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双控”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20.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9.3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5%、1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30%、36.54%、40.2%、12.39%,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削减量达到2.55万吨以上。
调整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 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方案》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全面推行生态化、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加快冶金、建材、化工、造纸、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清洁能源在全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57.4%以上,非化石类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30.3%以上。
同时,《方案》明确,要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到2020年,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4%以上;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新建绿色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80%。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建立建筑精装修制度;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到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数量不低于5000辆,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力争达到60%。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根据《方案》,要实施主要大气、水、土壤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推进“减压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在水污染防治上,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治理。到2020年,全市黑臭水体不超过10%,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85%以上的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在土壤污染防治上,以耕地土壤环境保护为重点,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方案》还提出,要控制岷江、沱江、府河、江安河等重点区域流域污染物排放,推进工业污染物和移动源污染物减排,2017年,全面淘汰全市范围内的黄标车。强化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到2020年,中心城区、县城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县城达到90%、乡镇达到75%以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到2020年分类覆盖率达到60%。同时,要推进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聚氯乙烯行业全部淘汰高汞触媒,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9.5%。
发展“互联网+”回收利用 促进资源节约有效利用
《方案》明确,要加强城市废弃物规范有序处理,到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焚烧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90%、资源化利用率力争达到65%。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从源头削减污染产生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流通等领域清洁生产。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和重点商贸企业全面达到清洁化生产标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0年,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到20%以上,市级、区(市)县级机关和市属、区(市)县属事业单位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分别达100%和50%。
此外,要加快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回收利用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逐步建设废弃物在线回收、交易等平台。支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鼓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电商业务向资源回收领域拓展。支持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流向。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工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