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芍药种植营销大户袁秀树起了一个大早,干劲儿更足了。“昨天下午的坝坝会让我的心里更踏实了,不仅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乡村发展描绘了蓝图,而且还有很多金融政策支持我们发展。” 袁秀树说,石垭子村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穷帽子”,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听了宣讲后他知道致富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各方面的支持,只管撸起袖子加油干。
袁秀树口中赞不绝口的坝坝会就是在石垭子村举行的德阳市“乡村加油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服务队首场宣讲会。宣讲服务队不光“面对面”用群众听得懂、弄得清的语言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还“点对点”在种植、畜牧、金融、法律、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进行知识、政策解答。
“面对面”宣讲 讲到乡亲们心里去
“乡亲们,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我们村实际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人、地、钱三个方面来理解。”当天的坝坝会上,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副镇长、石垭子村“第一书记”田明阔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结合该村实际,对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定制式宣讲。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是乡亲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田书记,我屋头承包地零零散散,以前种点粮食无所谓,一家老小管饱,但现在发展不一样了。”村民廖邦弟提出了把村上各家土地凑到一块儿,搞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和中药材种植的想法。
“老廖,你的想法对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就是十九大提供给我们的好政策,把年轻人、能干人都吸引到咱们农村干事、创业,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就会形成。我支持你团结周边的村民,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一起抱团闯市场,这才有奔头、有搞头。” 廖邦弟话音一落,田明阔就给廖邦弟加油、打气,推动石垭子村早日实现十九大描绘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
为了提供“量身定制”式的宣讲,在坝坝会前,田明阔来到了石垭子村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宣讲十九大精神,切实体会、实地了解石垭子村的实际情况,摸准石垭子村的发展需求。“从土坯平房到两层楼房、从两个滚滚到四个轮子、从养活娃儿到养好娃儿,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在切身感受到的这些成就基础上,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到哪里,田明阔便将十九大精神宣讲到哪里。
“点对点”解答 答在乡亲们心坎上
“点对点”解答乡亲们关心、关切的问题是德阳市“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的“招牌”。在坝坝会上,乡亲们的一个个问题抛向了“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的专家们,专家们讲政策、举事例,答在了乡亲们的心坎上。
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地处深丘,缺乏产业支撑、村民人均收入低,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该村趟出了一条产业+旅游发展的路子,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率先实现整村脱贫。石垭子村的发展经验让中江县白果乡三圣村村民宋大哥“眼红”,坝坝会上宋大哥鼓足了勇气,让专家支招,“石垭子的芍药赏花活动搞得很好,这种活动要怎么办?”
“2015年石垭子村芍药赏花活动吸引了36.1万人次游客,2016年吸引了42.1万人次,今年则达到了48.6万人次。对于乡村旅游人流就是钱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在已有的基础上要突破交通、基础设施、接待量这三个瓶颈。”有数据支撑、有具体事例、有方法措施,“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成员、德阳市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员徐丽解开了宋大哥发展的困惑。
“第一书记”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领头雁”,而中江是德阳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当天的坝坝会还吸引来了中江不少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十九大精神催人奋进,专家的解答也很到位,听了宣讲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中江县石笋乡拦河村第一书记赵迎春表示,将发挥好常驻基层一线生力军的作用,把十九大精神宣讲好,把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
“心连心”帮扶 助力德阳市乡村振兴
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是“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的首站。作为德阳市特色宣讲队中的一支重要宣讲队伍,“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还将前往在全市176个“四好村”中选出的首批100个乡村,继续提供“特色”服务,进一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田间地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德阳全市广大农村落地落实。
选出的每一个“四好村”都将征集民意,列出发展遇到的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突破的“瓶颈”等。“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再根据问题对症开“处方”,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间,宣讲十九大精神,长期定点联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芍药产业是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的龙头产业,如何进行深加工、有什么产业扶持政策是石垭子村开出的问题清单。按照石垭子村振兴发展的需求,当天的“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中来自农业部门、银行方面的专家,解答了石垭子村的发展困惑。据了解,该宣讲服务队的成员全是按需设置,根据所到乡村的发展规划、实际情况,种植、畜牧、金融、法律、科技、教育、卫生等各行业的优秀专家将解惑答疑。
每到一处,“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均开展“宣讲+”系列宣讲服务活动,把宣讲十九大精神与惠民志愿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德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建设示范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示范带动德阳其余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奋斗目标。
据了解,像“乡村加油干”宣讲服务队这样的特色宣讲队伍,德阳全市还有100余支,他们将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叶书英 肖开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