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简阳市飞龙乡龙王村第一书记刘令:为民务实方能真正践行“两学一做”

2017-11-05 17:11:1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如今的简阳市飞龙乡龙王村正在悄然地发生着一场巨变,老百姓们搬进了崭新的居民集中安置点新楼房;龙王村有名的红萝卜产业迅速发展,新的蔬菜品种丰富了种植结构;老百姓们在“文化大家乐”活动上的节目表演越来越精彩……

这其中,有一群人为乡亲们的致富不断奔走操劳--党员。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为此采访了龙王村“第一书记”刘令,听他讲讲龙王村脱贫致富中的党员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龙王村的脱贫离不开村里党员干部们的带头努力,你是如何进行村党支部建设的?

刘令:在我来到龙王村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之前,龙王村2500余人中有86名党员干部,其中外出务工党员37人,剩下的49名党员中,95%以上的党员年龄超过60岁。加之原来的村支部书记缺乏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村中的党支部建设工作非常落后,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大打折扣。

上任龙王村“第一书记”后,首先做的是村中党支部建设和优化。我们开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让村里的党员们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其次,在我的带领下建立了请销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红黄牌”制度,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遇事必须请教,在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必须向党组织报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红黄牌”制度让党员们亮明了身份以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获得组织表扬或者批评将以加减“红黄牌”的形式对其进行公开通报,年终考核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党员干部的绩效工资发放,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龙王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如此成效,党员干部在其中发挥了怎样一个作用?

刘令:“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把全村党员干部的“两学一做”结合到村里目前最重要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进行常态化的学习。立足自身的岗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在村党委的统筹下我们成立了春风里种植合作社等9个专业性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将百姓们的力量汇聚起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发展种植业集体经济。在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组成的春风里合作社带领下,龙王村原有的红萝卜种植量由14年的500亩扩大到现如今的2000亩,年产量达到5000吨。萝卜种出来了,如何卖个好价钱?在村党委和致富能手康柳林等党员的带领下,龙王村成功拿下重庆双福、成都濛阳等两个大型农贸市场,原来4毛一斤的红萝卜到现在带泥批发价5毛一斤,水洗红萝卜是8毛变成1元一斤,这样下来,乡亲们净增收几万元,龙王村红萝卜年产值达到600万元。如今,龙王村又引入了水果玉米、大葱等其它蔬菜,不断丰富种植结构。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乡亲们收入增加了,村党委是如何进行乡村文化建设、乡风建设的?

刘令:2013年,王东明书记曾经在调研时提出要建设“四好村”,我们村党委班子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党员带头,努力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净化乡风。我们每年都会搞“文化大家乐”等众多文娱活动,党员干部和乡亲们一起准备节目,共同上台表演,村里的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向上了。

    近年来,我们村通过异地搬迁、安居工程、危房改造等方式,村民们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建成了简阳市全市最大拥有114户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然而,在大家搬进了新房子后,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直是我们村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此前成立的建房议事会变更为业主管理委员会,由党员担任每栋楼的楼长,负责部分村民不缴纳水电费、小区内乱搭建等众多问题的协商解决,有事情找楼长找党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并且,我们还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家风,带头敬老爱幼、爱护妻子,以及村里红白喜事节俭操办等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气。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