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四川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川省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通基础条件显著提升,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21家,居西部第一;驻川领事机构达16个,居全国第三;进出川大通道达29条。全省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内陆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交通、教育、经贸合作
政策保障有力夯实:建立健全高层互访政务互访、国内跨区域交流合作、国际合作协商议事、境外安全保障等机制,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实施方案、“251”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设施联通更加顺畅:形成29条进出川大通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2条。2016年,开行中欧班列460列,泸州港、宜宾港开通近洋航线。
经贸与产能合作持续拓展:四川省“走出去”企业突破900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1万家,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21家。
政府间合作不断深化: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驻川领事机构达16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增至238对。
人文交流日益深入:文化、教育、科技领域合作日益密切,“文化中国·锦绣四川”、“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自贡彩灯展等活动唱响海外,“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四大旅游品牌享誉中外。
资金融通有效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妥推进,在川外资金融机构达37家。组建省属首个海外综合投融资平台--中国四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推动14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设立了18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账户,开办企业数量及专用账户数量均居中西部前列。
通达全球的开放大通道初步形成 铁路、航空齐头并发
铁路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设:五年来,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约1500亿元,在建和运营里程达6600公里以上,其中运营里程达46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实现从无到有。加快了渝昆高铁、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铁、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2016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4600万人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61万吨,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航空第四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国务院批复后正在加快建设,设计6条跑道,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00万吨,总投资规模1000亿元,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启动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也是四川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 签约项目350个
2016年8月,四川省获批设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天府新区、青白江铁路港、川南临港三个片区,定位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目前,签约融资租赁、总部经济、智能终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国际贸易、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350个。
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制定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发布四川特色改革事项,重点在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等六大领域,加快改革任务清单落地实施。
探索推动“全域自贸”建设:将四川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不涉及中央授权的改革事项,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全省同步推进实施。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贸试验区首批35项、第二批19项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全省加快推广复制。
积极融入全球自贸网络:落实我国正在加快实施的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更加主动地利用全球自贸区网络所形成的贸易投资和税收优惠安排,推动更大规模的“川货出川”和国际产能合作,使四川省与境外自贸区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