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风起铁山,潮涌州河。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坚韧沉着的发展定力,勾画出达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画卷,彰显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达川担当。
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左三)、区长向建平(右三)在项目建设现场调研
今年是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的开局之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风险矛盾不断叠加的现实考验,新一届区委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首战“开门红”、再战“双过半”,继续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据统计,1-6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9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8.0%;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5.20亿元、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03.17亿元、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02亿元、增长14.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8.79亿元、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926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71元、增长9.1%。数据无声,却诠释了达川快速发展的强劲步履。
现代工业持续增强
半年引进投资126.5亿元
去年,达川区的各项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今年,面对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能不能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不换频道,不提口号,不改思路,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谋划年度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决定将持续发力抓好“三大战略五区目标”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心,扎扎实实地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强区、城镇兴区、基础固区、文旅靓区、法治安区建设,来实现建设幸福达川的宏伟目标。
今年上半年,达川区加快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九岭青花椒成功申报A级绿色产品,实现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零的突破。建成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32个共32.6万亩,打造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2万亩。丽天牧业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全面铺开,新建畜牧养殖小区16个,新培育专合社61家、家庭农场34家。
“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已完成工业投入12亿元,技改投入11亿元。“据了解,今年以来,达川区现代工业持续增强,新开工创宏化工等2000万以上项目3个,竣工宜华酒业等项目2个。空港新区规划拓展到83平方公里,清达线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等3个项目顺利竣工,军民融合产业园规划率先出台。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达川商贸物流园运行良好,成功举办春季汽车展、商品购物节等活动,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增长25%。秦巴(河市)物流园区450万吨货场正式投入运营,新培育营业额2000万以上三方物流企业3家。新增电商企业64家,实现线上交易2000万元。
今年,该区参加“2017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达商大会”、“渝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成功签约引进油溶性石墨烯润滑油、新能源汽车及液晶电视周边线材生产线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资金126.5亿元。
除了“产业强区”,还要“城镇兴区”。年初,该区全面完成亭子新城控详规划和空港片区产业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公共功能专项规划、雷音铺风景区专项规划和三里坪“巴文化”城市设计进展顺利。
“今年,我们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据介绍,达川区今年有序实施主城区拓展两年攻坚行动,城市建成区面积扩至26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城市建设“十大民生实事”,Ⅰ号南北干道南延线一期建成通车,扎实推进Ⅲ号干道南北延线等城市道路。陶家沟公租房建设全面完工,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强力实施。升华广场城市综合体招商效果明显,横店影视、永辉超市、国美电器等企业入驻运营。石桥镇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城镇化率增至46%。
与此同时,城乡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全面改观。该区深入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工程,查处违法企业40家,竣工验收环保项目18个。大力开展“五治”“三化”“缓堵保畅”工程,休闲文化体育公园、滨江公园、仙鹤游园全面开工。大力实施“绿化全川”行动,完成补植补造6000亩。
基础建设持续推进
文旅法制展现新貌新颜
走进达川,从城区到乡村,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有序实施……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强劲的律动,一张张充满活力的战略发展蓝图在达川大地徐徐展开。
金南大道建设,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到建设任务的65%,营达高速、达开快速、达州新机场等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度超前,国道210线达川工业园区段路基工程完工,16条184公里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改造提升乡村产业道路190.7公里、贫困村道路557.6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在同期扎实开展,石峡子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新建整治排灌渠系30公里、田间生产道25公里。全面完成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顺利启动114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能源通信设施建设方面,也在统筹推进。七里沟、马家等变电站建设和达开快速、营达高速通信线路迁改工程扎实推进,麻柳气田勘探钻井深度达到6500余米。
当然,他们觉得仅仅在这些方面成绩突出还远远不够。该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文化、旅游、教育、卫生、法制等方面的建设,也展现出了新颜新貌。
今年4月,《乡村大世界.走进达川》专场节目在央视7套播出,原创小品《郭一刀》在央视11套亮相,安仁板凳龙、永进翻山铰子、“黄麻纸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在“中国成都第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反响强烈,达川区图书馆荣获四川省“最美基层图书馆”。
“目前,达川区乌梅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成功举办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央视《新闻联播》都报道了!”今年以来,该区旅游产业稳步提升,真佛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初步完成,金鱼洞瀑布旅游规划正式启动。上半年旅游收入达13亿元,增长7%。
今年该区继续深入实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大发展二十二条措施》,强力推进达州中学创全省一流中学,达川中学三里坪校区、麻柳高级中学等23所学校建设进展顺利。高考再创佳绩,连续四年高考升学率稳步提升,达州中学本科上线人数跻身全市第二。
目前,该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扎实开展,医疗质量监管不断完善。16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6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顺利推进。
在法制建设方面,该区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完善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评估率达100%。“放管服”三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一窗通”窗口共办理各类事项近万件。建立健全“简案快审”机制,司法执法办案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推广运用“315群众工作法”,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脱贫攻坚快速有序实施
达川区不仅各项主要指标全线飘红,而且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亮点频频。
“今年,达川区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据悉,该区深改工作统筹推进,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国有林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等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土地托管等创新制度在全省推广宣传。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申请专利68件,签订院校合作项目5项。参加第32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0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2件。
脱贫攻坚是压在各级头上的一个“紧箍咒”。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区,达川的脱贫攻坚更是责任大、担子重。
达川区全年的目标是30924名贫困人口脱贫、18850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86个贫困村实现退出、31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巩固46544名脱贫人口、26个退出贫困村。
这不仅仅是一个硬指标,也是一份战斗动员令!上半年,全区20147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完成总任务数的65%。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房屋主体建设2028户6286人,完成总建房数的52%。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6处,解决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好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50个省级、80个市级、120个区级“四好村”申报工作。全区贫困户已实现通电率100%,广播电视达标率100%,11875户贫困户实现电视“户户通”。
如何快速脱贫?据介绍,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和铺垫,今年达川区的致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该区鼓励乡镇发展“多村一品”,贫困村产业发展规模均达到500亩以上。成功争取10个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项目、启动13个区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项目,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60万元,52个村集体经济全面达标。
与此同时,脱贫政策全面完善,“5+1”驻村帮扶、“沉底指数”法等机制持续实施。大力开展精准识别“回头查”“回头改”和“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识别精准率达100%。积极开展“五崇尚五反对”倡导活动,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全面转变。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下半年,达川区将继续保持定力,以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以奋发有为的朝气,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创先争优的锐气,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骄人业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杨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