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绿道一期工程实施范围
从绕城高速铁路成昆线跨线桥处至绕城高速成洛路跨线桥处
建设范围
5个特色镇
基金小镇 数娱港湾 极速公园 匠心工厂 创艺湖城
7个特色园
国际友城园 生态科普园
水杉白鹭园 花田湿地园
玉石湿地园 香雪樱花园
……
36个林盘
116个亭台楼阁
多样化绿道
白鹭湾滨水绿道
中和湿地滨水绿道
青龙湖芝樱花海
……
30个特色园(分为三类)
名人纪念园
地方文化园
花卉草木园
明年春节前建成主干绿道34公里
明年年底建成主干绿道130公里
2019年底全面建成绿道体系
白鹭湾、青龙湖、锦城湖……就在几年前,存在于规划图纸上的环城生态区如今已成为成都人健身、休憩的必选之地。“去不去”是一个已经过时的选择;“去哪一个”才是新的选择题。日前,我市正式启动天府绿道建设,包含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的绿道系统正在成都逐步建立。环城生态区将成为主干绿道长200公里的锦城绿道依托,经过打造之后连接成一条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环城绿道。
亮点一:绿道
多样化特色 有花海与滨水
大洋彼岸的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座名为弗瑞尔的美术馆里收藏着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游历四川后所作的《蜀川胜概图》。全图中,李公麟集中标注了益州路治所成都府地区的历史地名,描绘了历史上成都自然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胜景。千年之后,今天的成都将依托环城生态区,以自然山水田园为本底,锦城绿道为脉络,人文景观为标志,展现《蜀川胜概图》的天府胜景。
“锦城绿道总长500公里,由200公里主干绿道和300公里支线绿道构成。”市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200公里主干绿道将由一条环线、九条射线组成,实现人车分离、人非分离。
据介绍,300公里长的支线绿道将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分离,自行车道宽3.5米、步道宽2.5米。“锦城绿道的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包括白鹭湾滨水绿道、中和湿地滨水绿道、青龙湖芝樱花海等多样化的特色绿道。”
亮点二:特色园
果林装点湿地 还有名人纪念园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锦城绿道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绿道”。“除了500公里长的绿道之外,我们将沿绿道打造由特色小镇、特色园、林盘院落、亭台楼阁形态组成的服务驿站构成的4级配套服务体系。”据介绍,整个锦城绿道将利用生态区外的建设用地,建设16个特色小镇,实现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的功能。“沿线设计了青龙湖花林、玉石湿地园等30个特色园,每处园占地300-800亩,分为名人纪念园、地方文化园和花卉草木园三类。”
据悉,为了符合环城生态区的总规要求,所有特色园的建筑高度均低于10米。
目前,位于绕城高速成渝立交西南的玉石湿地园示范段已经开工,未来根据区域传统和土质情况,桃、李、杏、枇杷等果林会来装点湿地。“规划设计了170个林盘院落;同时,还有若干亭台楼阁服务驿站,由公厕、休息设施、健身设施等多种设施组成。”
亮点三:景观农业带
保护基本农田 有粮油农作物等
此外,锦城绿道水系规划包括“六湖八湿地”及府河、清水河、江安河、东风渠四条主要河流及支流。其中,“六湖八湿地”已建成锦城湖、青龙湖一期、白鹭湾湿地、花田湿地、香城湿地一期、中和湿地一期。水系水体面积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8平方公里。
在锦城绿道规划范围内,共有基本农田面积35.2平方公里。据悉,在锦城绿道的打造过程中,将按照耕地保护要求刚性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形成粮油农作物景观区。其他农用地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将被打造成为果园、花卉苗木、林地、经济作物等都市观光农业景观区和苗木集中区。“锦城绿道将形成三段特色主题生态农业景观带。”西段由水稻、油菜构成景观农业带;东段由果树、茶叶构成景观农业带;南段则由花卉、苗木构成景观农业带。
亮点四:特色小镇
一期将建5个 定位为创新秀场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建设一期工程,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主干绿道34公里;明年年底建成主干绿道130公里,2019年底全面建成绿道体系。”据介绍,锦城绿道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从绕城高速铁路成昆线跨线桥处至绕城高速成洛路跨线桥处,以绕城高速里程计算为22.5公里。主干绿道将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支线绿道将串联起主要景观,形成绿道网络,同时,形成园区内部环线。“一期建设范围包括5个特色镇、7个特色园、36个林盘和116个亭台楼阁。”
据介绍,5个特色小镇分别为基金小镇、数娱港湾、极速公园、匠心工厂、创艺湖城,总体定位为创新天府青春秀场,聚焦年轻创新经营,塑造活力都市秀场。“我们将引驻高端金融产业将现有项目改造升级为基金小镇。”
7个特色园分别为国际友城园、生态科普园、水杉白鹭园、花田湿地园、玉石湿地园、香雪樱花园等。
36个林盘中,大林盘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位于青龙湖的大林盘将依靠其北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明蜀定王次妃墓打造,建设明蜀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考古文化研究中心,建筑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内设明蜀王陵遗址区、考古研究展示区、考古艺术体验区。“打造完成后,将形成考古艺术中心、大千博物馆、农产品加工、精品酒店、花卉物流中心配套用房等业态。”(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
评论
良好生态带来成都的竞争优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诸多语言类别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包容并蓄、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如今的成都,正是这样一座集合了人类文明结晶的城市。
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努力拼搏,用开放的姿态、刻苦的拼搏精神努力改变着曾经“偏居西南一隅”的固有印象。惹眼的市场辐射力吸引了大量投资入驻,交通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成都的区位条件。越来越多的领事馆、国际机构来到成都,为成都增添站上国际舞台的资本。诺贝尔奖得主、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中村修二说:“成都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阿龙·切哈诺沃说:“我喜欢成都,因为这里有非常热情好客的人民,也有美丽的风景。”
从这些大咖眼中不难看出,除了成都人的努力与拼搏之外,良好的生态本底更是成都引以为傲的资本和竞争优势。
成都人正在编织的绿道大网,不仅将改善成都人的生活品质,更将成为吸引越来越多“新成都人”落户成都、发展成都的最好请柬。(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