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环保督察投诉量大,成都怎么看、怎么干

2017-09-01 18:36:57   人民网-四川频道

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正在进行时。四川处于风口浪尖,省会成都备受关注。

截至8月23日,中央第四批环保督察的八省区中,四川投诉举报量第一,已办结案件数第一,被责令整改和立案处罚的企业单位最多,被约谈和问责的党员干部最多……而其中,针对成都的举报投诉占了全省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

对此,成都怎么看?

日前,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进行环保专项督导工作时明确表态,认为中央环保督察下沉成都,既是对成都环保工作的督导检查、全面审视,也是督促成都补齐短板、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

的确,正当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之时,让市民享有亲近自然、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既是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城市发展的持久竞争力所在。

“看”过以后怎么干?

无他,动真碰硬。对此,范锐平提出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三个“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办跟进到位。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即知即改、应改尽改,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说到这里,或许人们会有疑问:之前,成都提出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密集出台了“三治一增”四个“十条”: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动静很大,动作也很大。如今却遭遇投诉最多,难道四个“十条”是虚的?

客观来说,的确不是。今年6月13日,成都市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正式成立,其最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落实四个“十条”,“专啃地方环保硬骨头”。与此同时,在市民眼中,变化也一天天发生着:一个个工地安装了喷淋设施随时灭尘;一个个烧烤店也基本完成了“炭改电”。之前被四川挂牌督办的“黑水”问题,截至7月31日,完成整改率也超过了80%。

那么,难道投诉内容不实?也不是。当然,其中有一些重复投诉,比如截至8月10号,成都共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交的178件交办件,其中重复投诉案件46件。但近三分之二案件属实,这个属实率也相当高了。

对此,我们来做个理性分析。

结合前三批次环保督察来看,涉及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举报案件往往最多。比如贵阳、合肥、长沙,以及厦门、蚌埠市等市都位居被投诉的“第一阵线”。这应该与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往往经济发展较快、市民生活水平较高,环境容量趋紧、治理压力巨大,再加上历史欠债相对较多有很大关系。而中央环保督察组办公地点又多设在省会城市,当地居民环境意识强,信息获取和反馈能力强,所以多能积极反映身边的环境问题。

这次涉及到成都的投诉案件中,关于噪声、垃圾的最多,同时油烟污染占比也相当高。由此可以看出,成都的环境问题带有超大型中心城市的共性特点和普遍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成都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还多,产业层次含金量还不够高,城市品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有空间。

显然,对于正在全面“对标”、赶超先进的成都而言,这是对目前深入推进“三治一增”工作的全面体检。别的不论,对比杭州,成都的环保工作就有待一追。同属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地区,截至8月22日,杭州共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11批信访件,累积428件;而截至8月24日,成都共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17批信访件,累计1864件。

“看”到,就要“干”到。“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新蓝图的绘制,“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合理布局,“成都产业新政50条”的严格落实,“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成都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正有针对性地从城乡规划、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设计、政策研究制定以及严把环评关口、严格环保执法等方面入手,从治本和治标两方面防范和减少环保问题产生。

生态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虽然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工作。然而,是否下深水,效果还是不一样的。眼下,针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正在成都集中力量打响。到目前,成都已累计完成了799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淘汰黄标车14.8万辆,关闭“散乱污”企业9773家。

这次环保督查,市民积极投诉和监督,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信心。中央环保督察,督察的虽然是环境问题,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地方整体工作的综合检验和深度“问诊”。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央环保督察不仅将直接倒逼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而且对“散乱污”企业的集中整治,也是成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难得契机,也有望加速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