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家建设的未来:多部委透露下一步举措 四川将推广多元融合模式

2017-08-31 14:13:3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29-30日,全国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推进会在成都拉开帷幕。无论是两轮交流发言,还是针对《儿童之家建设和运行基本规范(讨论稿)》的讨论,都透露了儿童之家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基本规范》在路上!讨论稿中,家园服务涉及九大内容

此次会议,设置了针对《儿童之家建设和运行基本规范(讨论稿)》的讨论。 这一规范,旨在加强社区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儿童之家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从讨论稿具体内容来看,包括家园工作原则、家园选址与规划、家园设施与设备、家园工作人员、家园服务内容、家园管理等六大方面的详细规定。

根据讨论稿,家园服务涉及九大内容:

1.游戏和活动。 

2.临时照料和课后托管。

3.健康教育。

4.生活和社会技能指导。

5.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

6.心理社会支持。

7.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有条件的家园可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8.儿童保护服务。

9.转介服务。家园应建立转介服务档案,对转介服务对象进行登记、跟踪。

多部委透露下一步举措!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的可行路径和有效范式将进一步探索完善

此次会议中,多部委作交流发言,透露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下一步举措。

民政部:

将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推动各地民政部门统筹推进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工作,尽力实现政策措施、保护机制、服务体系、工作力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整合运行,形成制度和政策合力。同时,民政部将以牵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为切入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的可行路径和有效范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将完善儿童公共服务政策,补齐贫困地区和基层发展短板,进一步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同时,还正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研究梳理专门针对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儿童之家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以促进儿童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在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谱写儿童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儿童之家覆盖90%以上的城乡社区。儿童之家主要依托和利用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立,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发挥好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作用,在规划编制实施中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保障儿童之家设施建设。

共青团中央:

将根据此次会议部署,以区域化团建为工作机制,以“团干部+社工+志愿者”为工作力量,以“团组织+青年之家+工作力量+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为工作模式,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少年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持续深入为少年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全国妇联:

目前,在妇联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已建立18万多所城乡社区儿童之家。下一步,将抓住妇联改革的新机遇,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立足社区家庭,结合儿童需求,发挥妇联优势,突出工作特色,积极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发展,使其成为妇联组织基层儿童工作的着力点、新亮点。

中国科协:

将按照此次会议要求,把推进科普中国e站建设、社区科普场所建设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与推进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普宣传进儿童之家,努力开创基层社区科普宣传工作新局面。

四川将推广多元融合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

作为儿童之家的发源地,下一步,四川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主动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经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一是在推进思路上,将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机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多举措建设和发展儿童之家。

二是在发展定位上,立足社区、强化服务,利用社区资源,切实将服务惠及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众。

三是在建设主体上,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部门支持、社会力量补充的创建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

四是在发展模式上,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群团支持指导、社工参与管理、社区适时监督”的多元融合模式,让家园更好地发展,适应和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