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产业“核聚变”(五)——抢抓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 打造绿色建材全产业链

2017-08-30 15:48:09   新青白江报

成都建工青白江基地生产线一角

在当下的城市建设中,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在以全新的手法实践、全新的理念创新,一场建筑历史性变革正在发生。在我区生产的建筑构件、轻钢房屋、幕墙、薄板等装配式建筑产品,已被广泛用于全国各地城市建设之中。

颠覆传统

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

家住新都区大丰镇的季海新非常关注“锦丰新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时不时去看看修得咋样了。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工地有些不一样,现场很干净,噪音也很小,5层以上全是拼上去的,像搭积木似的。”这是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青白江工业化生产基地(简称“成都建工青白江生产基地”)的第一个按照装配式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

“锦丰新城项目由23栋房屋组成,整个工程共有200余种不同型号的预制构件,数量达8.3万多个,共计6万多立方米,装配化率将达到50%,这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成都建工青白江生产基地构件厂厂长高生阳自豪地表示,按传统方式施工,这里每层楼需要工人60个左右,装配式作业仅需40人。

走进成都建工青白江生产基地,从钢筋笼制作到构件成型,都是自动化生产线,不管是混凝土构件浇筑形状的确定还是烧制的温度,都可以通过参数的事先设定而自动控制。“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建设工程的一大特点。以房屋建筑的墙板为例,标准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误差以毫米计,完全杜绝了施工现场因工艺问题产生的空鼓、干裂等质量问题,大大提升了建筑品质。”高生阳告诉记者。

装配式建筑还大量应用于市政、农村工程建设之中。今年,为快速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同时考虑新农村建设所需的道路改道的便利性,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把自主研发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道路系统成功运用于高新东区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试样段,为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贡献工业化力量。该系统主要分为装配式基层系统和全装配式系统两个方面,其目标是让道路做到设计标准化、制作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作业绿色化、管理信息化,提高道路的使用周期及寿命,解决道路可持续使用和节约资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整合资源

推动成链集群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形成建工基地、江河幕墙、北新房屋、台玻低辐射镀膜玻璃、瀚江高性能玻璃棉为龙头的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具有非常突出的集聚化发展的优势。

“瀚江生产的玻璃棉、金嘉洲生产的防水材料、锡蓉薄板生产的彩钢瓦等大量应用到成都建工、北新房屋的工程项目上。未来,我区也将按照成链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招商引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产业集中、集群和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绿色建材产业,为打造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园提供有力支撑。”区商务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我区还深入推进绿色建材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传统材料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品种,提高绿色建筑先进材料生产研发比重。并鼓励区域骨干龙头企业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完善研发、生产、物流和营销网络,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