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虽然九年很长,虽然1500公里很远,但我知道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圆梦。”前两天,四川绵竹小伙邬鑫驱车1500多公里到江苏镇江看望“知心姐姐”汪建芳。
两地结对 “5.12”地震中绵竹娃感受镇江“亲人”浓浓关爱
今年22岁的邬鑫老家在绵竹市板桥镇。2008年5月12日,12岁的邬鑫在板桥镇中心小学读书,突然的天崩地裂,邬鑫的家被摧毁。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安然无恙。不过,强烈的地震还是对他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之后,邬鑫害怕孤单,听到声音和震动,异常敏感。
地震后,江苏省镇江市与绵竹市板桥镇结对,开展帮扶救援。当时,邬鑫身边来了一群叔叔阿姨,不仅送来物资,还关心他们生活,特别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2008年8月,邬鑫作为板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与50多名灾区孩子一起来到镇江,参加“两地学生手拉手共成长”夏令营活动。6天时间,邬鑫不仅在镇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游览了当地风景名胜,走访了企业、军营、高校等。一路上都感受着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而最让邬鑫感动的,便是遇到了“知心姐姐”汪建芳。
当时,29岁的汪建芳是镇江市解放路小学的一名教师,作为公益志愿者参与了夏令营活动。正是这几天时间,汪建芳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第一天上铺有人摇床,我吓得直接跳下来,一边喊‘地震了‘,一边往门外冲,”邬鑫回忆说,当时自己受到汪建芳的关注,不仅全程陪着他,还通过各种心理疏导让他逐渐走出对地震的心理阴影。得知邬鑫水土不服,汪建芳就找来药品,缓解他的不适。“那些让我感动的一点一滴,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邬鑫告诉记者。
正是在汪建芳这里,邬鑫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公益志愿者。之后,公益服务、奉献社会这些字眼,便从此在12岁的小男孩心中扎下了根。
离开镇江回到绵竹前,邬鑫流着泪告诉汪建芳,他许下两个心愿,一是要再来镇江看望“知心姐姐”汪建芳,二是要像汪建芳一样成为一名公益志愿者,尽自己所能,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
之后,汪建芳一直关心着邬鑫的成长,除了逢年过节打来电话送来祝福之外,平时也会和邬鑫联系,关心他的心理,关心他的成长。“我们就像朋友,无话不说,学习上她会给我引导,生活上我会主动和她分享我的开心和不开心。”邬鑫说。
创建团队 将公益当成一生事业
参加工作后,邬鑫经朋友介绍加入了绵竹当地的志愿者组织,“我当时的工作和医护相关,遇到了很多孤寡老人。”邬鑫说,正是那些老人的感激和微笑,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2015年,邬鑫加入一公益志愿者团队,并在绵竹组建了该团队分社。志愿者们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公益基金,服务孤寡老人和到少数民族开展支教活动。
目前,邬鑫是国内一家知名药业公司的大区经理,收入稳定,业余时间做公益则成了他最重要的事。
镇江绵竹架心桥 九年圆梦公益情
为了曾经的诺言,前几天,邬鑫驱车踏上圆梦之路,1500多公里风雨兼程。
8月12日,他来到镇江,终于见到了当年的“知心姐姐”汪建芳,完成了9年以来的心愿。
当晚,一场主题为“镇江绵竹架心桥,九年圆梦公益情”的活动在镇江举行。邬鑫向汪建芳表达感谢,并与志愿者进行了公益交流。另外,现场所有人员还为九寨沟地震遇难者祈福。
邬鑫说,是镇江这座“大爱之城”让他感受到人间真情,是“知心姐姐”汪建芳让他感受到温暖关怀,更感受到公益志愿服务的意义。接下来,他将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好,惠及更多的人。
刘菲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