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双向选择,坚持公益、创新机制,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医联体建设发展,健全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效率提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方便群众更好就医,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什么是“医疗联合体”?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提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21市(州)城市医疗集团
《意见》提出,到2020年,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和监管机制。在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等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医联体。21个市(州)的城市医疗集团基本建成,全面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基本建成覆盖临床主要学科的专科联盟,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并向各类专科、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
谈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上级医院的预约门诊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并下放预约权限,通过预留号源、预留床位、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等方式,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慢病药品代采制度,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促共享:人员、信息、服务全方位调动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意见》提出,要通过人员有序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统一信息平台、区域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增效率:强化医保杠杆作用 开展总额控制付费试点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各地要积极推进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按照各医疗机构自身级别确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推动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推动特殊疾病门诊下沉到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导门特病人基层就诊。选取部分省部级医院开展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医联体模式,对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非医保定点机构除外)总额费用进行整体测算,开展总额控制付费试点。各市(州)要针对不同模式的医联体探索医保总额控制付费试点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诊疗规范,探索制定日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