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1日,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正式挂牌运行。该片区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核心区域,实施范围9.68平方公里,是国内自贸区中唯一一个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的自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运行100天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在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勇于探索创新,做好两大文章,多项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
做好复制推广文章。结合青白江片区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国务院已发布的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工作。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35项复制推广经验中,青白江区具备落地条件并复制推广20项,包括涉税事项网上审批备案、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等;国务院发布的第二批19项复制推广经验中,青白江区具备落地条件并复制推广8项,包括企业简易注销、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等。同时学习借鉴前两批自贸区未在全国推广的改革经验,重点学习了厦门等片区粮食进口“监管仓”、进口冻品关检联合作业34项改革经验。
做好制度创新文章。在供应链金融改革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开具基于蓉欧快铁的首张信用证,并加快推进自贸区金融超市建设,搭建银企互动平台,构建铁路港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4月5日,成都自贸通供应链服务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青白江支行签订《首单信用证暨深度合作协议》,该公司凭借一份路虎汽车海外采购合同及公司相关资质材料获得工商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这是省内铁路运输领域的首张信用证。卖方所在地银行收到这张信用证后,就可以放款发货。根据约定,公司还可以向银行申请延缓交货款。在国际物流与贸易规则方面,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签发首单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实现了以提单质押方式开具信用证进行贸易结算。4月6日,荷兰OOSTMANN GROEP B.V 公司搭乘蓉欧快铁从蒂尔堡发往成都的两台轿车,与收货方成都蓉欧德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次采用了多式联运提单作物权质押,信用证结算方式。也就是说,从货物离站时起,企业即可凭信用证到中国银行法兰克福支行申请议付,将收款周期提前了20天左右,改变了过去通过铁路班列运输,需要在收货方确认收货后才能收到货款的历史。这意味着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在解决铁路运输凭证物权问题上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该项改革获得省市大力支持,已纳入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首批重点协调推进的10项工作之一。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进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住所申报承诺+负面清单管理制,率先推出邮政通讯地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创新税收服务体系,国地税实现“一人一机双系统”。率先实现“双随机”卫计监督执法新模式。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成都铁路局与市、区政府合作参与成都国际铁路港运营管理。创新自贸区管理局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身份冻结、全员聘用”、任务清单管理,第一、二批面向区内招聘的人员已到岗,正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同时与四川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深圳研究院组建自贸区专家智库。
强化服务意识,夯实两大平台,铁路港能级水平大幅提升
夯实通道枢纽平台。围绕“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定位,打造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国际端已构建中线(成都-罗兹)、南线(成都-伊斯坦布尔)和北线(成都-莫斯科)的“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班列网络和以成都为主枢纽的跨境货物集散中心。目前,蓉欧快铁已实现每周去11回8双向稳定运行,是国内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发班频率最高的中欧班列。国内端新增成都至天津互联互通班列,已开通与国内宁波、青岛、南宁等11个枢纽城市间双向对开的五定班列。1-6月,蓉欧快铁共开行377列,同比增长145.4%。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和“蓉欧+”海铁联运两种方式开展进口肉类业务,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际铁路运输方式直接进口欧洲肉类的口岸。5月7日,26.2吨进口猪肉搭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此次进口肉类在过境通关上取得关键突破,标志着成都铁路口岸进口欧亚农产品已实现批量常态化运行。
夯实服务载体平台。5月5日,占地1.9万平方米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包括了贸易服务单一窗口服务和行政审批单一窗口服务,整合了行政审批资源以及贸易服务资源,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实现220项涉企审批事项集中办理,贸易服务“单一窗口”实现国际班列订舱、口岸场站、关务等一站式通关、一票办理,为企业投资、建设及开展跨境贸易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服务,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国际贸易便利化。目前,已办理业务3108单。5月25日,成都铁路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通过与上海、厦门、宁波、武汉、泸州等港口合作,打通了多条海铁、水铁、公铁多式联运通道,实现多式联运全程对货物进行分类监管,最大限度利用运输资源,降低进出口商品运输成本。5月18日,四川省首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投入试运营。该中心集平行进口车展示、销售、金融服务、保险、汽车零配及仓储于一体,为平行进口汽车产业链条下游端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致力于打造为西部行业标杆。
依托口岸优势,做强两大支撑,临港经济实现加速发展
做强新型贸易支撑。依托国际通道和口岸优势,青白江片区着力探索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新型贸易,重点围绕整车、肉类、粮食、木材等领域促进贸易转型升级。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进口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保税仓储、国际分拨等业务,1-5月开展业务161票,货值4113万元。加快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打造集整车进口、展销、金融、售后等于一体的产业链,1-5月已实现整车进口117台,货值1.7亿元。推动平行车进口试点,组建了由18家企业组成的进口肉类企业联盟,提供“一口价、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推动海铁联运和蓉欧快铁两种方式进口肉类常态化,已开展进口业务3批。2017年,成都铁路口岸进口肉类将达到1万吨。开展木材进口加工业务,5月20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北线首趟满载着白俄罗斯加工生产的克诺斯邦环保板材定制返程班列运抵铁路港。推动跨境电商试点,探索蓉欧快铁运输邮实现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突破。
做强临港产业支撑。6月16日至18日,在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四川)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博览会,6家平行车综合服务商、6家金融保险机构参展,销售平行车56台,销售额近5000万元。6月20日,组织举办“‘一带一路‘五金机电产业联盟研讨会”,倡议成立“一带一路”五金机电产业联盟,带动中国五金机电行业走向国际。俄罗斯木材进口加工贸易项目落户,正加快洽谈总投资30亿元的普菲斯、宝湾等生鲜冷链配送及国际高端物流项目5个。引进总投资54亿元的中南智造小镇项目等5个智能制造和先进材料项目,着力打造区域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和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基地。
围绕产业布局,聚焦三大任务,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接下来,青白江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大会确定的我区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布局,牢牢把握三大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国际物流与贸易新模式、新规则,构建基于铁路运输的国际物流和贸易规则。创新仓单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新产品,实现内陆港整体特色金融服务。建立企业简易登记银行网点办理窗口,进一步简化登记流程。构建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动涉企信息对接归集,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推进区域协同联动试验,与深圳前海、福建厦门等沿海及内陆自贸试验区建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提升平台能级。持续拓展多式联运物流通道,重点打通至越南、老挝、泰国的海铁、公铁联运通道。搭建以铁路港为运营中心的西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成铁路港、公路港、水港和空港“四港合一”。加快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和铁路港分别建立货物转运中心,构建“中欧非”商品国际贸易通路,建设西部地区跨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引进领先的多式联运、采购、代理、供应链金融等国际供应链企业,引导其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提高铁路港供应链服务能力。打造国际物流小镇,形成集总部经济、物流设施设备研发、金融保险、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物流生态圈。
聚集外向型产业。依托国际通道和口岸优势,着力探索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新型贸易,重点围绕整车、肉类、粮食、木材等领域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打造集整车进口、展销、金融、售后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依托进口肉类联盟,实现批量办理独联体国家过境许可手续,促进肉类进口贸易开展。积极承接沿海适铁产能转移,打造适铁加工贸易基地。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和市场需求,吸引境外企业在铁路港建立生产和物流基地,实现国际产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