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入夏后最强暴雨来袭,持续整整一天,城市、农村,防汛警报频传。从5日凌晨开始,绵阳境内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各地普降大到暴雨,个别地方出现特大暴雨,全市26个站点累计降雨超过200毫米,特别是绵阳城区日雨量达到266.7毫米。
强降雨发生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电话响个不停,各地雨情、水情、灾情不断传来……5日上午,根据当时汛情和后期天气趋势,我市启动了防汛应急响应,全城总动员,全力应对。
持续不断地强降雨,全市防汛工作形势陡然严峻,我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全面进入临战状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强化带班值守,强化抢险避险,坚决防止责任事故发生,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重点受渍区域,了解情况,指导排涝。降雨强度较大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到岗到位,在一线指导防汛抗灾工作。水务、防办、住建、民政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积极组织防汛抗灾救灾。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气象、国土、交通、住建、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密切沟通、协调、会商、研判,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科学、有效处置险情。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我市防汛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暴雨来袭,我市市、乡、村三级防汛体系迅速启动,按照防汛、地质灾害防治等应急预案要求,全力以赴排查治理,其中密切监控低洼地带存在隐患的危旧房屋,重点对危旧房进行彻底排查,发现隐患后及时撤离群众,同时严密关注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山体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等衍生灾害。据了解,灾情发生后,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必须始终在岗在位切实履职,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以及重要天气过程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防汛工作各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各地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防、闸坝、山洪灾害易发区、人员密集区(集中安置区)、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的全面排查,各江河沿线要加强对堤防、河道及低洼地带夜间巡查和排查,提高警惕,严密防范。闸坝、雨水提升站等管理单位确保城镇排涝排洪设施的正常运行,切实做好城镇内涝各项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坚持"预防避让、主动避让"的要求,按照预案有序、快速科学地组织受威胁区域人员安全撤离,灾害高危区域要落实好"提前转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初步统计,本次强降雨造成我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梓潼县、平武县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5日22时,受灾人口4.4606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92.28万元,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8人,无人员死亡和失联。
目前,各地正加强值守、严密防范、积极应对,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记者 郭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