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头条”是经济日报和川网集团四川发布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鲜最有用的经济资讯。
7月1日起,《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根据这份文件,投资者将被分级。这对于股民来说,可是个大新闻!
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投资者保护办法。有观点认为,以后“全民炒股时代即将终结”,部分“小白股民”可能会被“劝退”。
这是真的吗?下面就为你答疑解惑!
问:本次新规,具体说了啥?跟你我有关系吗?
答:新规将投资者分为专业和普通两类。也就是说,从7月1日开始,A股自然人投资者将被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两类。
有童鞋可能举手说,“我我我,我要成为专业投资者”!
很好,很有追求!但是呢~你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①: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条件②: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
“专业投资者”之外呀,就都属于“普通投资者”啦~
此外,这次新规还将普通投资者和产品划分为了五类↓↓
对投资者,按其风险承受能力,由低至高至少划分为五类--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
对产品或服务,按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五类--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
问:有了新规,小散户真的不能买股票了?
答:“关于市场传闻的“全民炒股终结”一说,实际上是对新规的误!读!
注意,下面划重点啦--
证监会6月28日回应称,新规并未限制投资者交易自由,而是让合适的投资者购买适当的产品。
这样一解释,明白这次新规的初衷了吧?是不是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呀,投资者当前可以买股票,新规后仍然可以买卖股票,投资交易不会受到限制。
如果你是新开户的投资者,经营机构仍会去了解你的基本情况。
如果你是风险低的投资者,仍然可以交易股票,而当你要投资新的种类产品和享受新的服务时,会有风险评估和建议。
问:我要做风险评估,只能去券商营业部的现场吗?
答:不用担心!新规实施后,可以在网上做投资者风险评估!So easy 对不对~
新规刚公布时,就有人担心只能去营业部现场做风险测评,这样会给自己的投资带来不便。安啦!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哟~
其实,此次新规明确了经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普通投资者,机构需要帮助他分析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实际上是把有限的资源向投资者倾斜。
问:我作为投资者,就不能买高风险产品吗?
答:这位投资者,不要着急,事情不是酱紫滴!你作为投资者,只要在知晓风险的情况下,在有特殊的风险提示后,仍然可以买入高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的高风险产品。
在过去,投资者买卖产品,没有一对一的分级。新规实施后,就从入口处把风险挡在门外了。当投资者买过高于自身风险的产品时,会有一些提醒。
此外,各家机构对投资者风险划分或有差别,为了避免差异过大,行业协会将会出台指导意见,制定行业相对一致认可的基本标准。
问:这么好的管理办法,是创造的新事物吗?
答:其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是一个新事物~
自2007年,它就开始陆续在基金销售、创业板、股指期货等领域实施,核心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规范证券机构的行为,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等进行分类,将产品分级,由机构进行匹配。
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也有义务向机构提供真实的资料,以便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判断。
而此次颁布实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对之前相关规范的提升,强化中介机构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说到这会儿,小编啊是口干舌燥,终于给大家介绍完了“史上最严格”的投资者保护办法,你是不是也弄懂了这次新规的核心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那么就有好学的朋友提问了:“除了炒股,我还喜欢搞搞银行理财,这方面的知识有木有呢?”
没问题!统统满足你!
其实呀,除了证券期货市场,银行理财市场也同样强调“投资者分层管理”,也是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
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投资者分层管理”落到实处。
那么,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怎么判断这款银行理财产品适不适合你?你要注意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哪些门道?怎样才能维护好自身金融消费权益?
咱们小课堂走起~
问:如何判断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适合我?
答:合适不合适,先来做测试。
按照监管规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银行首先要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
测评怎么做?指标有哪些?
目前各家银行的风险测评体系大体一致,核心测评指标包括投资金额、投资金额占全部资产比例、投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能承受的最大损失金额、过往投资经历、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
测评系统结合上面的数据,会自动生成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结果,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即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
相应地,银行理财产品也通常分为五类,即谨慎型产品(R1级)、稳健型产品(R2级)、平衡型产品(R3级)、进取型产品(R4级)、激进型产品(R5级)。
问: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有何门道?
答:银行在卖理财产理财产品时,有两种情况,一种销售自身的理财产品,还有一种是代销。这两种情况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问清楚,产品到底是自身发行的,还是代销的。
所谓代销,就是商业银行除了销售自身的理财产品,还代理销售公募基金产品、保险产品。
代销基金和银行存款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代销的公募基金本质是信托关系,属于投资,盈亏自负,但存款属于信用关系,银行是有义务保本付息的。
为了保障大家的利益,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代销业务,明示代销产品的代销属性,不得将代销产品与存款或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混淆销售。
问:我的金融消费权益怎么维护?
答:维权有门道,证据很重要。证据哪里来,银行要“双录”。什么是“双录”,就是按照规定,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时,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销售人员如何向你介绍产品特性(保本还是非保本、固收还是非固收等),告知你对于该产品享有的权利,应该承担哪些风险,都会在录音录像中体现。
如果你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发现没有“双录”,那很简单,直接出大门,换一家靠谱的银行再说。因为根据银监会部署,2016年年底之前,主要的、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已经全面推开了理财产品“双录”。
为了大家的理财,小编也是操碎了心。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