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16-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在川开展调研,先后赴成都、凉山两地,深入基层社区、传媒机构、妇女儿童之家、家庭农场和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同妇联干部、妇女群众深入交谈,了解基层妇联改革后工作情况和“巾帼脱贫行动”示范点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四川妇联改革等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四川妇联改革工作和助推脱贫攻坚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座谈会上,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旭就四川省妇联改革工作情况作汇报。这份5000余字的汇报显示:《四川省妇联改革方案》提出的8个方面26条改革举措正在有序有力推进。在省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四川省妇联明确提出了“四川妇女工作提质升位,创新发展,西部领先”的总目标。
在妇联改革征程中,要说难点和痛点,基层缺资金、缺人才、缺阵地、缺活力等四大问题算是块“硬骨头”,如同一个通关游戏中S级难度的存在。在四川,“会改联”则成为妇联改革的“通关密码”。
“会改联”写入改革方案!全省已有87.43%村(社区)实现“会改联”
四川是人口大省,全省有女性4400万人,专职妇联干部53758人,基层妇联组织57400个。省妇联将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村(社区)“会改联”写入《方案》,提出三年内实现“5个100%”的目标,印发了文件,着力解决基层缺资金、缺人才、缺阵地、缺活力的问题。
截止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802个乡镇街道完成区域化建设,年底将完成近1200个试点;全省已有87.43%、45889多个村(社区)实现“会改联”。
“缺经费”?改革方案要求:“经费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群众走”
按照省委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团工作意见要求,全省100%的市州落实了妇女人均一元钱标准。按照《方案》要求:“经费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群众走”,全面落实对基层妇联组织的经费补贴,特别是加大县级财政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的力度。
“缺人才”?四招广纳贤才 建立人才储备库
针对基层缺人才这一问题,四川省妇联探索出一套“组合拳”:
--扩大组织覆盖面
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将组织覆盖拓展到区域内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探索出“妇联+女企业家”、“妇联+商会”、“妇联+协会”等“1+X”组织设置模式,成立四川省企业家妇联、成都创女时代妇联、北京简阳商会妇联等,建立区域化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
--增强省妇女代表、执委、常委广泛性代表性
《方案》中明确提出,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在省妇联常委会委员中不低于15%,在执委会委员中不低于30%,在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不低于60%。目前,省妇联执委已增补了知识界的优秀女性、乡村致富带头人、女性社会组织代表,不断完善七大执委界别工作制度。
--加大兼职副主席、执委配备
在村(社区)设专职妇联主席1名,专职、兼职副主席2至4名,村(社区)妇联执委原则按照当地妇女人数100名妇女至少产生1名执委配备,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的新格局。
--建立人才储备库
全省女领导干部、女高级知识分子、女企业家人才储备队伍达3858人,已有1326名巾帼致富带头人被吸纳成为妇联的兼职副主席、妇联执委和妇代会代表,带动更多“服务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
目前,全省新增各界、各层级执委206430名,其中乡镇妇联新增近10283人,村(社区)新增196147名,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妇联干部队伍,实现妇联工作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缺阵地?全省共建立村(社区)“妇女之家”5万余个
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新建、改建、扩建、共建,发展和壮大各级“妇女之家”等阵地。目前,全省共建立村(社区)“妇女之家”5万余个。争取省委、省政府投资4.85亿元新建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目前已进入代建阶段。
省妇联探索建立了“妇联孵化监管+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指导管理+企业公益运行”的“示范妇女之家”模式,打通了公共和非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各级妇联建立示范妇女之家2167个,其中省妇联在乐山、达州等地建立14个省级“示范妇女之家”。
缺活力?探索出了“四个跟着走”模式
把妇联的业务工作和主题活动分解为品牌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集中到省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和统一评估,将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项目落实到“妇女之家”。“农村巾帼互助队”、“科学家教进万家”等一批广受基层妇女群众喜爱的活动项目使“妇女之家”成为妇女群众愿意来、自觉来、经常来的温馨家园。探索出了“妇女之家”跟着主导产业走、跟着专合组织走、跟着特色文化走、跟着妇女需求走的“四个跟着走”模式,各类妇女产业家园、文化家园、互助家园大量涌现,如泸州打造了心语角、德阳打造了德惠之家等特色“妇女之家”。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