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18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进入最后一天。趁着周末,人们纷纷涌进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感受着这一国际性盛会的无穷魅力。
无论是世纪舞广场、时空旅广场每天超20场的滚动演出,还是传统手工艺竞技大赛及成果展、“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巧夺天工的精美展品,无不是精彩纷呈,令人流连忘返。
叹为观止 全国25名盆景大师同台竞技
盆景,作为独具东方韵味的传统艺术,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扬派、川派、徽派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正在制作盆景
17日上午,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盆景制作项目在非遗博览园世纪舞广场东展厅展开。来自四川、江苏、安徽、广东等地的25名盆景制作传承人,用活态生动的方式,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盆景制作技艺。
罗汉松、六月雪、黑松、银杏、海棠、榔榆、黄杨等花木,经由25名盆景制作传承人的精心蟠扎,配以拳石片岩、方寸盆钵,或雄浑庄重,或清丽秀美,佳作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李鑫智正在修剪盆景
纵观竞技全场,92年出生的李鑫智算是现场年龄最小的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了。尽管年轻,他学习盆景制作也已经有七八年了。其作品“大漠苍劲郁萧疏”采用已有18年树龄的六月雪蟠扎而成,构图清雅,造型灵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李鑫智的父亲川派盆景市级非遗传承人李祥林也来到现场观赛。竞技结束后,父子俩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耐心回答着每一个盆景爱好者的疑问,为其讲解起盆景制作的相关知识。李祥林说:“举办这样的竞技活动不仅让同行们相互切磋交流,也能向众多盆景爱好者传授知识,是个好事情。”
李鑫智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所谓‘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将名山大川的美丽景色凝聚于小小的盆景之中,是一种乐趣。我喜欢这种艺术并享受这种乐趣。”
有模有样 少儿川剧表演让非遗传承更生动
17日下午,叫好声不断从世纪舞东展厅二楼的小剧场内传出。剧场内,只见舞台上的川剧小演员们演出行云流水,他们的一颦一笑,一呼一吸,一甩一拧,婉转生动,尽显风采。
由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承办的少儿川剧展演,于世纪舞东展厅二楼的小剧场举办,本次参演的七个剧目,分别来自成都市七所不同的学校。所有参演节目均经过层层筛选,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集中展现了川剧的精髓。
少儿川剧展演
本此川剧展演中,川剧打击乐吟诵节目《川打蜀韵》,最大程度展示出川剧打击乐的艺术魅力和打击乐演奏技艺的精髓。《我是川剧小戏迷》描写一群小戏迷观看川剧表演的情景,依次为我们展示了正气凛然的包公、大智大勇的诸葛亮、保家卫国的穆桂英、精忠报国的岳飞等经典川剧艺术形象,意味隽永,引人入胜。
少儿川剧变脸
本届少儿川剧展演不仅有课本剧、传统川剧、寓言故事,更有精彩纷呈的川剧舞蹈。让孩子们登上非遗节的舞台,开展川剧传承展演,可谓非遗传承发展的一种全新尝试,也是对近年来“川剧进校园”活动成果的一次展示和推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