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②丨我国首个EPC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站

2021-06-30 09:04:24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30日,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据了解,杨房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水电项目中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

在我国,水电建设早期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自营式”管理模式,即由一个主管部门下的设计院和工程局设计施工,建成后移交给电厂。

自上世纪80年代“鲁布革冲击波”(公开招标引入竞争)后,我国水电建设全面进入DBB(设计-招标-建造)建设管理模式,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因其“大胆”的创新模式,被业内誉为“第二次鲁布革冲击”。

据介绍,传统水电建设管理模式,设计是上半场,施工是下半场,无形中“延长”了建设周期。而EPC模式需要总承包团队“全场跑”。

在“全场”赛道上,设计、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将设计单位技术优势和施工单位的现场经验、设备资源充分整合,共同服务工程建设,减少了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单位不能有效沟通,资源、时间部分浪费的弊端,突破了传统模式资源分散、关系复杂、责任模糊、工程投资难以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降成本、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的目的。

“EPC模式下,设计单位在出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时主动与施工方进行沟通会签,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可行性、便利性。设计方案出图之后,施工方在施工阶段遇到现场难题时,设计方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共同解决问题,双方合作更为紧密,使设计产品更具施工可行性。同时,施工方编制施工方案时也会根据需要请设计人员会签,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雅砻江公司杨房沟建设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曾新华介绍道。

他以地下厂房建设为例:一般同等规模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最快需30个月,而杨房沟水电站通过设计与施工多方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运用地质监测预报等先进手段,只用了26个月就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电站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零事故’,较合同工期提前近1年下闸蓄水,提前6个月机组并网发电,工程投资全面受控。”曾新华说道。

此外,杨房沟水电站EPC模式产生了“1+1 >2”的效果,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首次研发大型水电工程EPC模式大坝智能建造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在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建设期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设计监理,首次建立了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完备、高效、可靠的设计监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