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手册

2021-06-22 14:4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我省“5•24”宜宾长宁县福荣笋类食品厂中毒事故和“6•13”成都大邑县四川邑丰食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均是因设备设施停运检修过程中发生。为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环境风险管控,妥善应对环境污染事件,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应急处置手册》,明确了日常环境监管内容,应急响应流程及应急监测、处置程序与重点。

强化六个方面环境风险管控

《手册》明确,各市(州)、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指导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加强六个方面环境风险管控,包括环保手续执行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泥管理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泥管理情况,生产设施环境隐患治理落实情况,停产、检修期间废水、废气处置情况以及环境安全保障情况等。

环保手续执行情况:检查企业是否依法办理环评和排污许可证。重点检查是否落实环评要求,是否开展环保竣工验收,是否备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否按证排污。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药剂使用、生产用电台账。重点检查废水厌氧处理工段、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污泥收集暂存设施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关键环节环境风险隐患治理情况。

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泥管理情况:检查企业是否落实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或方案,是否落实日常巡检制度。重点检查值班台账、监测报告、故障与检修记录、污泥处置等情况。

生产设施环境隐患治理落实情况:检查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管道、泵站、集水井等给排水设施是否存在跑冒滴漏、雨污混流等现象,是否设置应急池、围堰等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是否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停产、检修期间废水、废气处置情况:检查企业存量废水是否妥善处置,废气是否达标排放,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重点检查停产、检修、复工复产过程中废水处理台账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环节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环境安全保障情况:检查企业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培训和演练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设备、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情况,工作人员防护装备使用培训情况及环境应急演练开展情况。

明确环境应急现场处置4步骤

《手册》对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妥善处置相关流程做了相关规定,明确发生此类事件时,各市(州)、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按指挥部要求,及时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提出环境应急处置建议,协助、指导各处置队伍分类展开处置。

响应:接报后,环境应急管理、监测、执法及技术专家立即携带应急装备、器材(无人机、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防护鞋、手电筒、便携式监测仪器、监测车等)赶赴现场,根据污染物特征和事故影响范围,调集相应物资赴事件现场和相关处置点,同步上报同级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

指挥:加入现场指挥部,立即勘查事发点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全面掌握环境污染情况,展开应急监测,拟制环境应急方案。加强与应急管理、消防、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共同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监测:根据事件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特性和环境影响情况,明确各环境介质中特征污染物(优先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方法、频次和采样点位,按需配备采样和分析人员,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及时将监测数据报现场指挥部,并对监测数据开展分析研判,说清污染现状、发展态势和处置效果等。

其中,对大气环境重点在事发企业下风向厂界和敏感点布设监测点位,对水环境重点在企业事发排污口(雨水口)、受影响河流上下游及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点布设监测断面,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按污染影响范围布设监测点位。

处置:组织技术专家根据监测结果、污染物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提出环境应急处置建议方案。按指挥部要求,协助、指导各应急队伍分类展开处置,动态调整环境应急处置方案直至应急终止。对事故产生的废水和涉危废物规范收集、分类贮存、安全处置。

“加强对《手册》使用的培训,使环境监管人员懂得正确操作监测设备、正确穿戴个人防护器材、突出检查重点内容、怎么发现问题隐患、如何向相关部门移交问题,是环保部门需要特别注意的。”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介绍说。

据介绍,根据《手册》内容,生态环境部门在督促、指导泡菜等食品加工企业严格落实相关法规要求,提升企业环境本质安全水平的同时,还将“靠前一步”,协调相关部门、督促生产企业加强加强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使用、检修中的技能培训,突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与防护、污染治理设施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施救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