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川渝两地“融创课堂”研讨活动在重庆市綦江区通惠中学隆重举行。此次研讨活动由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綦江区教师进修校、綦江区教科所、綦江区通惠中心承办,四川省“融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綦江区通惠小学协办。綦江区150余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当天的活动共分三个环节:
捐赠仪式。成都人民北路小学校长刘艳代表四川省“融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向綦江区教育委员会捐赠《融创课堂,创生教学新境界》 本。此书是课题组历时三年研究的成果固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融创课堂”的内涵、理念、操作模式、推进路径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阐述,对于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样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课例展示。“融创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创生新的教学样态,最终还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融创课堂”理念的实现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课题组共展示了三堂精彩绝伦的课例,将“融创”的理念呈现得淋漓尽致。
其一: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王一冰老师执教生活融贯型课堂《你会读数学吗》。她以一张百元人民币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之后,呈现阅读材料《关于人民币你知道吗》,让学生带着任务找出“人民币的成分”进行阅读,然后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归纳出数学阅读的方法“有目的──排干扰──筛信息”。整堂课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找出数量关系,最后解决问题,将生活与数学进行了融合,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将数学的抽象、推理、模型的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原来数学很有趣、很好玩、很生活。
其二:成都市天府四中伏利平老师执教主题延伸型课堂《山水之间》。“山水诗”是我国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的类别,如何让初中学生赏析“山水诗”呢?伏老师提供了《观沧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饮酒》三首古诗词,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入手,以“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三首诗选择了哪些意象,呈现了怎样的山水画面”“诗人借助山水表达怎样的情感”“看见山水的过程实际上是什么的过程”几个核心问题贯穿全课,让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美境之中,与诗人共情,又不乏深度的哲理思考,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美育的渗透得到完美体现。
其三:自贡汇东实验学校燊海森林小学陈宇燕老师执教内容统整型课堂《猫斗》。《猫斗》是一篇文言小短文,用46个字描写了黄白二猫相斗的场景。陈老师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全课,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来分析理解关键字词、感悟两猫相斗的情景,再借助选背景音乐、画猫斗、表演猫斗、设计猫斗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调动,切身体验到了斗的表情、神态、动作、情绪,对于斗的认识当然也就了然于心,运用自如,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传统文言文的精练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专题分享。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刘艳校长以《全阅读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题,分享了该校以“融创”理念为指引,以阅读为抓手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李平老师以《融创视野下的课程统整》为题,介绍了新华学校站在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评价体系的高度,直面现实困境,积极探索融创视野下课程统整的有效路径;学校主要以概念式、主题式、项目式、活动式为中心,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展开统整,探索出大概念、主题式、项目式、活动式四种统整路径,对应四条路径,开展“学科大概念”“川剧+”“STEAM+”“劳动+”等课程群建设。
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黄磊老师以《有为而融,自然而创──融创设计的理念解读与实践路径》为题,阐述了“有为而融,自然而创”的融创设计理念,解读了融创设计的基本环节、操作要领,并以案例形式分享了广汉以生活融贯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
《四川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王建强以《融创课堂:基于关系的课堂转型》为题,对融创课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指出:融创课堂以生命为原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生命成长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最大程度地唤醒与激发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动能,实现每个个体潜在生命力向现实生命力的转化。
融创课堂在研究过程中已经显示出了改变课堂教学样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越性,课题组抓住成渝双城协同发展的契机,将融创课堂的成果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既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更是一个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课题组负责人王建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