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27日,由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主办的“促进中小学媒介与信息素养发展的融合课程”成果推广会在茶店子小学国宾校区举行。
据了解,该课题历时近7年,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联合市12所基地校和省内外9所项目校具体开展实践研究,形成“多多媒素”合力教育共同成长的新局面,引领中小学生利用网络媒介学习成长,促使青少年成为网络正能量的主力军。
新媒体时代,更是信息化时代,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学会思考辨别,理性发声是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金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生媒介与信息素养融合课程,是指向中小学生媒介与信息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着力解决青少年“网瘾”、信息选择能力弱、辨析能力不强、媒介意识缺失等教育及社会热点问题,探索的融合课程能更好地引导信息时代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息观、网络观,推动五育融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历时近7年的探索中,课题组通过行政推动,科研引领,项目基地校大胆创新、扎实推进,让区域中小学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成果,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运用,同时,通过走进了更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推动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多维发展学生、教师、家长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利用媒介学习生活成长,实现了传统中小学课程体系在网络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自我变革、创新,“这项成果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普遍适用于全体中小学校,可以与现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该负责人说。
在成果推广会上,区域课题负责人、金牛区区教科院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丘小云做了成果汇报,她表示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实践逐渐有了现在的成果,一是体现在所有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媒介素养意识逐步增强,而过去如何在网络上理性发声是有空白的;二来,通过探索构建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其涵盖了教育的主张、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评价等;三是思维转变,过去视媒介信息为洪水猛兽,再到后来,主动给师生赋权,并提出让孩子们利用网络信息媒介学习、生活、成长,这样一种理念极具现实意义。
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社科院教授卜卫谈到,在90年代末期,媒介素养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教育人对媒介素养是什么、媒介素养教育是什么还不太清楚,而在中小学去探索媒介素养教育,实际上是面临很多挑战。她表示,金牛区的此项研究成果有很多创新点,包括课程、教师培训、课程创新等都是成体系的,“金牛区开展这项探索时,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后续有中小学或者教育局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可能绕不开金牛区的经验,可以说金牛区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