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但袁隆平院士还有一个藏于心底的心愿,他希望能建立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并能通过该基地向今天的年轻人展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让他们认识农业、热爱农业并投身农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院士,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记得您!”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让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分中心)所在地──郫都区干部群众心情特别沉重。
2006年袁隆平院士亲临位于郫县犀浦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指导
“我们心情十分悲痛,正在筹备缅怀活动。”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告诉记者,袁隆平院士十分关心成都分中心的建设工作,曾经亲临成都指导相关工作,袁院士认为,水稻等农作物具有生态适应性,成都是天府之国,平原生长期长,品种适应性强,气候稳定,没有特殊的高温和低温,“在成都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有利于立足四川、辐射西南与全国,这也是成都分中心成立的重要原因。”
“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但袁隆平院士还有一个藏于心底的心愿,他希望能建立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并能通过该基地向今天的年轻人展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让他们认识农业、热爱农业并投身农业。”郫都区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晓云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院士的第三个梦想,才有了今天位于郫都区东林村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科学园的科技馆题字
时任郫都区农林局局长的黄晓云,曾经参与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项目的洽谈工作。“我们在区领导带队下,到北京谈项目,袁院士平易近人,对项目非常支持,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黄晓云回忆说,成都分中心从犀浦石亭村搬迁到德源街道东林村后,在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为了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以及“少年识农愿”,由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四川泰隆公司三方合作共建而成。
“园区”通过建设好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及“袁隆平科普课堂”等场馆,弘扬和传承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创新实干精神,并整合其他国内青少年教育优势资源,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造国内高标准、高质量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研学营地。
科学园研学活动
2020年8月29日,郫都区城乡融合机会清单(首站)在德源街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正式发布。就在这个集科教、旅游为一体的科学园里,90岁的袁隆平先生与现场视频连线,发来云祝福,“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在视频中,袁老还说,“多年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得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对此我谨表示十分感谢。在推动郫都区乡村振兴‘起好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您放心
我们始终守护好这片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