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恭、姊和妹亲、睦邻亲友、家道始兴”,走进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步行街口,一块刻有“好风传家”石碑赫然矗立,一名纳姓父亲正在用彝语给儿子念石碑上的字。如今,这条家规已列入村规民约,成为孩子们必学的一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攀枝花仁和区为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在连续五年开展“廉洁家庭”创评活动基础上,探索家风传承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其中很亮眼的是,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特色资源,挖掘培育了迤沙拉家风文化示范点,作为全区家风教育的“活教材”。
迤沙拉村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地处川滇交界处,有“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在全区评出的3164户“廉洁家庭”示范户、标兵户中,该村“起毛纳张”四大家姓最具代表性。
基于此,仁和区纪委监委结合迤沙拉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契机,因地制宜融入廉洁文化元素,将廉政教育与家风教育结合起来,制作《彝寨清风》《存墨不腐》等专题片,并在诸葛亮点将台植入了《诫子书》,在村史馆展示“四大家姓”崇尚廉洁的家规家训,在“起毛纳张”四家巷道设置该村历史文化、四大家风、非遗文化铜刻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迤沙拉人民“诚信、孝道、和睦、实干”等优秀家风家训,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党性、法纪、廉洁意识,形成“崇廉、敬廉、守廉”良好氛围。
“你们好!欢迎到迤沙拉来做客。”在村委会门口,迤沙拉村的书记兼主任毛建桦笑容满面迎接来客,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花。花主任告诉我们,比起以前没水没电路不通,现在迤沙拉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迤沙拉的基础设施得到修建和完善,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村子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四川最具保护价值村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迤沙拉村奉行‘自然•国亲’,家风石上刻着的‘敬自然,必定富贵;报国亲,必定荣华’就是村里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家风文化。”她说,在良好的文化熏陶教育影响下,现在村子邻里和睦,安全性很高,几乎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人与人之间也如亲人般相互关心扶持,谁家子女不孝顺,大家都会来帮助教育。
据了解,如今,迤沙拉家风文化示范点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逐步发展起来,已成为当地负有盛名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作为攀枝花市纪检监察学院的教学点之一,还得到了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调研指导和肯定,多次接待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截至目前,该示范点已接待学员10批次800余人;接待参观群众40万余人次;举办姊妹节、火把节、葵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6批次,吸引了20余万人参加。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