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什么样的学校能称得上好学校?“好学校”在不同阶段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四川发布联合成都市教育局推出《家门的好学校》系列报道,全方位聚焦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学校及中职学校,与你们一起发现学校的闪光,共同探索好学校的奥秘!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学校老师的招聘、到教室课桌椅的布设,甚至图书角选用什么颜色的书架到摆放什么样的花……校长李国惊形容自己有一种“白手起家”的感觉。
作为成都市武侯区实施“两自一包”(即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体制改革的试点学校,自2017年9月正式招生投用以来,成都市沙堰小学在不到四年时间从一所生源结构半数以上都是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迅速崛起,用令人瞩目的成绩书写了一篇绚烂华章。
作为成都市沙堰小学首任校长,被赋予“专家办学”的李国惊如何理解家门口的好学校?“两自一包”体制下学校建设又有何特点?对此,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校长眼中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国惊看来,好学校是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老师们能体会到学校教育的幸福,家长能感受到学校像大家庭一样温暖,社会对学校办学的高度认同。
“概括而言就是孩子们喜爱,家长们满意、老师们幸福,社会认同。”他认为,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被列为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想实现最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最优质教育的初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办好一所好学校:激活学校办学活力
怎么样才能办好一个学校?李国惊归结为一句话:尊重规律、尊重常识,用爱心和恒心用研究者的视角去脚踏实地的做好教育。
他认为,激活学校办学活力是办好一所好学校的基础。
在成都市沙堰小学“两自一包”体制改革中,李国惊和他的教育团队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学校的治理体系,通过五会议事制,部门负责制等建构学校新的治理体系。“主要的目的也是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李国惊说。
沙堰小学有一个口号:热情比经验更重要。在选拔招聘教师时,总会向应聘者提出两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爱孩子?真爱教育?
他看来,每个儿童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坚实的底子、纯真的情感、灵动的思维的现代小公民是培养目标,最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真正的教育一定要走进心里。”
据了解,沙堰小学建设“学术研究”的平台,构建“学教研培”积分管理办法,“刚柔并济”多元激发教师活力。学校还开设了具有既对潜能进行开发又对学生全面发展“查缺补漏”的针对性课程,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优势发展。
“刚开始我们设计了十多门校本课程,现在已经发展为73门校本课程,分为了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艺术修为三类,家长收到的优势潜能清单附有学校的校本课程,家长可以依据清单上提示的孩子潜能优势,自主选择校本课程。”李国惊介绍:小学阶段,生源不是办学的核心问题,每一个孩子智力没有高低,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家庭教育背景和学前教育储备,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习惯、见识、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等方面。
“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是小学教育最朴素也是最本质的追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