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27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承办的成都市教育政务新媒体大会在蓉举行。
大会以“发挥协同放大效应,建设教育政务新媒体矩阵”为主题,全市教育政务新媒体汇聚一堂,共同研判教育政务新媒体协同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交流、总结先进做法和经验。
会议现场发布了《2020 年度成都市区县教育系统新媒体年度报告》,研读了《成都教育系统新媒体大数据画像》,正式启动了“家门口的好学校”专题栏目,并对政务新媒体运营进行了培训。
发挥协同放大效应 “家门口的好学校”专题启动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今天,政务新媒体的角色意识与效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用一套话语体系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会上,成都市教育局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陈蕾说道。
据陈蕾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系统的新媒体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讲,和专业媒体相比才属起步,整体上还存在着专业性、实效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接下来要强化外部协同,放大叠加效应。
活动现场,成都教育与四川发布正式启动了“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宣传活动。成都市教育局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陈蕾,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四川发布总编辑简文敏,青羊教育局副局长陈杰、成都大学宣传部部长陈钧、成都七中校长马健共同上台开启“家门口的好学校”活动。
作为地方教育系统与四川政务新媒体龙头平台的强强联手,“家门口的好学校”专题将从家、校、生、社会“四位一体”的视角来全方位聚焦成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职学校以及新办学校和新优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多元成长。
“成都教育和四川发布联合启动“家门口的好学校”宣传策划正是成都市教育系统协同川内有影响力的媒体进一步拓展新闻传播影响力的一次尝试。”陈蕾表示,接下来,双方还将在信息发布、政务服务、舆情引导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四川发布与成都教育的发布矩阵,探索集群发展,形成成都教育系统新媒体的矩阵传播优势。希望各级各学校,要站高选准,积极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合作,发挥国家、省、市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协同放大效应。
四大举措 未来你将看到的成都教育政务新媒体
据悉,成都市教育系统将通过四大举措,切实推动全市政务新媒体建设,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提供舆论保障。
一是实体运营,做强舆论主阵地。成都市教育局将建立“成都教育政务新媒体中心”,加强人员与资源配备,推动成都教育发布微信、微博、抖音、头条“两微两端”差异化运营。力争3年微信粉丝达到200万,微信公众号在全市政务微信中达到前3,微博粉丝达到100万,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全国领先。
二是整合资源,打造政务新媒体矩阵。成都教育将与四川发布等属地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在信息发布、政务服务、舆情引导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集群发展,建立多渠道的发布矩阵,形成成都教育系统新媒体的矩阵传播优势。同时,强化市、县、校三级的信息的协同机制,市、县发布政策后,强化学校协同做好教育政策宣传,将重要政策和声音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让家长全员知晓。
三是内容为王,强化宣传策划。全市教育系统将聚焦“四史”学习教育、“建党100周年”主题,抓好爱党爱国宣传教育。聚焦“爱成都·迎大运”,抓好市情教育宣传。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做好民生服务宣传。围绕教师节、春节、升学季、开学季、毕业季、大运会等特殊节点,提前策划有创新价值的主题内容生成原创内容。基本形成“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热点”的宣传策划,做好形势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唱响主旋律,提振教育系统的精气神。
四是服务至上,推动教育便民。成都市教育局将完善教育便民机制,将小升初划片入学、学校日历、成绩查询、网络缴费等教育政务功能整合微信客户端,通过“掌上看”“指尖办”让教育服务更加便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