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都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 局长专访之成都武侯区

2021-02-27 17:51:00   成都教育发布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其中,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成都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发力点转向“全域优质”“高位均衡”,朝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跃进,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幸福美好的城市优教蓝图如何绘就?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传媒集团联合指导,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儿童团共同推出:

《对话教育,共谋幸福》局长访谈

聚焦城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码幸福美好生活

 本期走进:武侯区

主讲嘉宾:甘利痕


武侯区委教育工委委员 教育局党组成员 机关党委书记

2019年5月,武侯区成为全国8个、西部唯一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目前,武侯区已融通督导、督学和师生数字画像3个应用平台数据,初步实现“发展监测、学位预测、远程督学、教学分析、装备管理、近视防控、督导评估、事业统计、学生资助、安全管理”10个应用场景。

关于未来规划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武侯区也将力争到2023年

✔创建公办学前教育集团15个

✔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5所

✔义务教育办学管理标准校20所

✔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2所

✔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2所

✔引入培育一批优质、高端学校品牌

力争让每所学校

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跟着我们一起走进武侯区吧 

一、建设教育数据枢纽,服务教育职能治理决策

聚焦“双线融合式”课堂变革

2019年5月,武侯区成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围绕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智慧服务新样态、智能治理新形态”新三态任务,武侯智慧教育初显示范效应。

在聚焦“双线融合式”课堂变革方面,武侯区结合区域实际,深入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线上+线下”混合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构建线下真实教师和线上虚拟教师相结合的双师课堂:

课前“以学定教”

课中“精准教学”

课后“因材施教”

逐步形成了由浅到深规模化、常态化、个别化3个层次的双线融合课堂教学应用。


武侯校园课堂

建设数据枢纽,服务教育决策

在构建基于“数据枢纽”的智能治理体系方面,武侯区通过建设教育数据枢纽,针对教育系统不同平台的各类大数据“融通汇聚”,并以此为基础服务教育智能治理决策。

现已融通督导、督学和师生数字画像3个应用平台数据,初步实现“发展监测、学位预测、远程督学、教学分析、装备管理、近视防控、督导评估、事业统计、学生资助、安全管理”10个应用场景。


武侯区教育大数据中心

“1+1+N”的“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此外,武侯区还优化了3类教育“大资源”供给服务,实施“一网通用”,确定了“1+1+N”的“智慧校园”建设路径,利用1张5G物联网,建设1个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学校N个场景的集成管理。

在4个学段分别打造1所智慧校园样板校,全国率先开展“教室声光环境智能化改造”,解决教学过程中基础性的视听难题。

同时,探索“一卡通行”,开放部分校园博物馆等场景资源、匹配活动课程,统一平台预约管理,面向全区学生提供跨校参观学习,提升场景资源使用效益。

普及“一空间通学”,依托“武侯教育三顾云”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学科资源体系化建设、实现自动推送,搭建混合式教学载体,向教师和学生精准推送高适配的资源和教学服务。


武侯智慧教育中的声光环境改造

二、实施三年攻坚计划,2020建成小学幼儿园12所

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

为缓解辖区学位紧缺矛盾,武侯区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计划,通过制作《武侯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作战图》,将25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告知承诺制,并向区政府上报三年攻坚学校类建设预警情况的报告,与武侯发展集团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深入到各建设点位进行现场进度督查,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0年,武侯区新建成(含回收、改建办园点)并投入使用川大附小南区、区十七幼等12所小学、幼儿园。2020年新增开工项目17个,较2018年、2019年分别多15所、11所。截止目前,在建及待开工项目30个。

三、启动“双一流”建设,每所都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武侯教育着眼五年,将推动实施“智教乐学”五大行动。包括健康成长实施行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双一流”建设行动、办学活力激发行动、“百年逐梦”实践行动。

在健康成长实施行动中

武侯区将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十条”,其中重点为校园足球、近视防控、劳动教育、家校社区氛围营造、评价体系构建五个方面。

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中

将重点探索“教师员额制”改革,试点实施“编制+员额”教师人事机制,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区所有学校推行“员额制”。同时,以教师“员额制”优化职称结构体系,在学校设置职称基数,按“员额制”核定专业技术职称比例,逐步解决职称评聘难题。

在“双一流”建设行动中

将重点建设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力争到2023年,创建公办学前教育集团15个、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5所,义务教育办学管理标准校20所,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2所、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2所,引入、培育一批优质、高端学校品牌,力争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成都市武侯区第十七幼儿园(成都市武侯区簇桥中心幼儿园七里园区)

纵深推动“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开展一流学科标准建设,建立一流学科评价标准,构建一流课程体系,带动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并推进课堂革命,实施师生“全员阅读”,持续实施双线融合教学、群文阅读、自导式教学、学本课堂等系列课堂变革。

在办学活力激发行动中,武侯区将纵深推动“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试行管理干部权限下放,由改革学校自聘副校(园)长,建立完善考核制,实行2至3年任期制,构建形成能上能下的干部选用机制。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