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青白江区、新津区举行《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子课题开题研讨

2021-04-02 16: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进一步推进成都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内涵建设,近日,成都市武侯区、青白江区、新津区分别举办了“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子课题开题研讨会 

武侯区:

331日,成都市武侯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市级国际理解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开题会在北二外成都附中举行。

会上,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任李全“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总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及预期成效分别作了阐述说明。

成都市教育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周荣代表成都市教育局宣布武侯区“国际理解活动课程建设研究”“熊猫走世界”境外师生人文交流课程建设研究两项子课题正式开题,并希望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学校要聚焦问题、创新研究思路和路径,争取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西南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诊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闫月勤在上午调研棕北中学、龙江路小学分校、下午听取武侯区汇报后以“中外人文交流、国际理解、全球胜任”为主题对实验区实践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点评并对武侯区的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中外人文交流在今天的世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更加重要、必然深入发展,全球胜任力培养既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化,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指向。 

会后,按照参研内容,各专家分四个组对学校分别进行了指导。

青白江区:

331日,青白江区教育局在大弯小学举行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开题会

开题会上,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闵菲副主任宣读立项任务书,课题负责人郭万俊局长为专家颁发聘书,课题组长王晓斌主任作开题报告,大弯小学左琳老师带来研究课。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特聘专家袁秀菊肯定课题的地域价值、实践价值、专业价值和前期成效,建议后期研究工作要注重渗透有度、渗透有法、渗透有根、渗透有据。

闵菲副主任从总课题角度建议子课题研究要注重课题、数据、融合三种课题研究思维,处理好自主研究与区域协作的关系、课题研究与教育变革关系,希望以课题为引领,推进成都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的建设。

最后,袁秀菊教授转达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夏娟副主任的希望,希望课题组善于总结、积累,挖掘好的案例,希望青白江区能跳出成都,跳出四川,直接承办国家课题,直接对话世界。

新津区:

325日,新津区“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推进会在成都市新津区成外学校召开。

本课题为成都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之子课题,由区教育局牵头、区教科院指导,涉及幼、小、初、高四个学段,15所学校(含幼儿园)参与了本课题研究。

在推进会上,新津区教科院副院长李锐首先就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各校积极开展课程实践研究、探究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精细化审查课程内容,形成新津区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程体系。区教育局教育国际化办公室负责人郭灵娟则强调了方案实施过程中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并要求各单位按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程的研究,提交阶段性成果。

在交流研讨环节,各参研学校(含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介绍了本校拟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主题和初步方案,李锐和郭灵娟分别针对各校活动课程提出了宝贵建议。

课题以成都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指导,成都市教育局主研,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具体实施,是成都实验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据悉,该课题共分8个子课题研究方向,并在全市组建17个子课题群。下一步其他子课题组将陆续开题,为深入开展教育对外开放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