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开设必修课程。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要求,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加强学科融入。积极探索五育融合路径,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不断丰富学校劳动文化,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举办“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系列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建设课程资源。研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南,修订劳动教育教材,研发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指导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发劳动实践活页教程,形成“纲要+指南+教材+手册+基地活页教程”的课程资源。高等院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鼓励职业院校编写劳动教育专题读本。遴选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鲜活经验,依托四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
开展课外劳动。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对课外劳动实践时间提出明确要求,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劳动周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高等学校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