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8个国家级经开区: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 引来12%的外资

2021-03-16 14:21:00   四川观察

3月16日,为期两天的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和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工作会议暨专题培训会议在成都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经开区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20强第一方阵,宜宾临港经开区首次进入全国前40,75%的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行列。2020年全省8个国家级经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6.2亿元、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总产值7470.4亿元、同比增长7%,财政收入791.1亿元、同比增长6.6%,税收797.9亿元、同比增长15.7%,进出口总额614.9亿元、同比增长19.4%。

八个国家级经开区分别为成都、绵阳、广元、内江、遂宁、德阳、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这8个经开区以全省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2%的实际利用外资、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绝大多数经开区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占了所在市的“半壁江山”,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培育的孵化基地、深化改革的示范窗口和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

经开区的良好成绩从何而来?我省积极支持经开区申建各类平台,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宜宾临港经开区成功申报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广安、遂宁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目前全省62.5%的国家级经开区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国字号招牌”。全省37.5%的国家级经开区纳入四川省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范围。

同时,配合商务部研究开列经开区“审批权限下放清单”,各经开区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成都经开区优化准入服务,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0.5个工作日;德阳经开区全面铺开“三十七证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宜宾临港经开区联合海关全国首创海关加工贸易风险保证金“联合共管”模式,盘活外向型企业流动资金。

在打造产业集群方面,各经开区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发力,产业集群建设取得进展,成都经开区加速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宜宾临港经开区建成国家级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遂宁经开区获批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元经开区实施铝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奋力打造千亿级铝产业集群。

会议指出,下一步,一方面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区域合作的新优势。深度挖掘川渝两地经开区合作潜能,扩展合作新领域,探索合作新模式,突出协同创新和产业配套,发挥双向合力和各自优势,全面激发经开区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抓住RCEP和CAI机遇,厚植国际合作新优势,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四川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与上述协定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努力推动经开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布局,充分对接协定成员国市场需求,推动“经开造”产品加快走出去。(华小梅 张海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