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四川完成营造林830万亩

2021-02-24 16:11:00   四川观察

2月24日,记者从全省林草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0年,四川林草系统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完成营造林830万亩,实施草原生态修复9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1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0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5.8%。林草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全年落实省级以上财政资金93.6亿元。具体来看:

完成长江干支流植树造林25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7.4万亩,退牧还草181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19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8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60万亩、干旱河谷1.9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11.75万亩。世行贷款营造林42.9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8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8万亩。贯彻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认定公布古树名木70868株,建成古树公园11个。与重庆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林业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

封控隔离2919处人工繁育场所。制定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工作指导意见、退出补偿、处置方案及补偿标准。全省野生动物养殖户1425家移交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管理,429家转为科研、药用、展示等非食用性用途,确需退出的禁食类仅1065家,累计处置禁食类存栏野生动物250余万头/条/只,兑付补偿资金2.68亿元,最大限度减少了养殖主体损失。

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25万亩、现代草牧业示范基地60万亩。通过实施现代林草业园区“521”工程,吸引各类林业企业1058户进驻园区,全省园区林产品初加工率达60%,全省园区综合产值超330亿元,园区内林农人均收入近1万元。全省新造竹林20万亩,改造竹林30余万亩,建成翠竹长廊(竹林大道)24条、480公里,全省竹林面积达1815万亩。全年加工竹笋50万吨、竹浆及纸制品240万吨,实现竹业综合产值721亿元。生态旅游业在疫情下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全年举办花卉(果类)、红叶等生态旅游节会50余场,接待游客3.5亿人次,直接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46.96%。

通过调研出台《支持凉山州决胜脱贫攻坚八条帮扶措施》,全省选聘生态护林(草)员8.18万名,人均收入6100余元,带动33.5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各地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1317个,吸纳贫困社员3.3万人,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劳务增收5000余元。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林草地征占用政策,争取国家追加备用林地定额3万亩。完成74个国省重点建设项目先行使用林草地备案,允许先行使用林草地5.7万亩。批准生猪养殖使用林地项目804个、2.4万亩。受理依申请类办件3271件,征收植被恢复费15亿余元,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提前办结率均为100%。

同时,四川林草系统全力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坚守生命和生态安全底线。西昌“3·30”森林火灾后,全省林草行业围绕总书记“四问”抓反思,举全局之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牵头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和隐患排查、专业扑火队建设、防灭火宣传3个专项方案。修订《四川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责任制+清单制”“拉网式+地毯式”整治风险隐患,累计排查隐患7.1万余个,完成整治6.1万余个。116个高危区、高风险区县中已有100个完成了地方专业扑火队伍组建,队员总数9268人,购置队伍和单兵装备3.5万余套、各类车辆173辆。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发放读本186.6万册。争取国家新增我省森林草原防火行政编制306人、项目总投资9179万元。全年发生森林草原火灾111起,同比下降20%,森林火灾受害率0.08‰。同时,抓好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实施草原鼠害防治340万亩、虫害防治185万亩。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001.3万亩,同比减少22.9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05。

过去的一年,也是“十三五”林草发展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四川林草做足绿化文章,累计完成营造林559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84万亩(次)、荒漠土地460万亩、湿地22万亩,建设竹林风景线45条、770公里,增加森林面积2900万亩、森林蓄积1.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1.3个百分点。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超过3200万亩,建设现代林草园区68个。“十三五”期间,林草产业总产值增长50.1%,其中竹业综合产值增长266.7%。(武力 周唯)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