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一蔬一饭,三餐四季,这是生活本来的样子。那么,如何保证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舌尖上的安全”?
1月19日,记者在四川省2020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投入品安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放松,全省蔬菜、水果、茶叶、畜禽蜂产品和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3%。
“五项监测” :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合格率均在99%以上
全省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
据介绍,四川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定量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11.32万批次,全省达到1.35批次/千人。省级组织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县域监测和飞行检查“五项监测”,围绕主导产业、农业园区、新型主体和品牌培育,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37142个。
其中,例行监测农产品样品13503个,蔬菜、水果、茶叶、畜禽蜂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9.2%、99.0%、99.7%、99.5%和99.3%;专项监测粮油作物、蔬菜、水果、鸡肉(蛋)、水产品、出口农产品和“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用标农产品等样品4090个;监督抽查各类农产品样品6626个,检出不合格样品95个。相关部门坚持会商通报、问题约谈和检打联动机制,从严开展不合格样品跟踪溯源和核查处置,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目前,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农产品检测机构193家,154家通过“双认证”,加上系统外公益性机构和社会经营性机构,全省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总数达到202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强化监管 :明察+暗访严厉打击违法犯规行为
今年全省共检查主体23.9万家次 直接挽回农民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四川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春雷”、“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今年,全省共检查主体23.9万家次,查办案件1415件,查获假劣农资2100多吨,挽回农民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四川农业农村部门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和暗查暗访等方式,赴14个市(州)开展专项督导,共检查农资门店197家、农资生产企业32家、种养殖基地41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农机打假、渔资打假等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咨询654场次,组织科学用药用料培训712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4万余份。
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行有效农业地方标准达800项 数量居全省各行业首位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组建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对我省农业地方标准推广、应用、实施的组织引领,进一步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以减肥控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新立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62项,新发布47项,现行有效农业地方标准达800项,数量居全省各行业首位。
此外,四川还持续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在40个县开展优质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在4个县(市、区),10个乡(镇)试点“鱼米之乡”创建工作;累计建成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1000万亩、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401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46个。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