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对农业节水的作用,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促进农业生产用水方式转变,近日,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到2020年,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灌区和部分重点中型灌区实现改革目标,到2025年全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这是《方案》定下的目标。
从2016年起,四川将用10年左右时间[第一阶段(2016—2020年)、第二阶段(2020—2025年)],通过配套完善灌排和供水计量工程体系,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分灌区、分区域、分步骤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农业水价将实行分级管理
《方案》明确,四川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农业水价原则上执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由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
此外,还将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等用水类型并制定不同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养殖业用水价格适当高于其他用水类型价格。逐步推行分档水价,适时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因地制宜探索两部制水价和季节水价制度。
农业用水补贴更精准节水有奖励
《方案》提出,要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
《方案》还表示,要建立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