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江安县:“五共五促”探索“村居合一”改革新模式

2020-08-13 14:2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记者从宜宾市江安县获悉,江安县根据社区建制调整改革要求,按照有利于推动城镇化、有利于城乡统筹、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原则,在夕佳山社区、水清社区等5个场镇社区与相邻村以共建党组织形式实行“村居合一”模式改革,以“五共五促”为抓手,统筹村、社区资源,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破解制约瓶颈。

据悉,此次改革江安从组织共建、队伍共管、产业共育、村居共治、考核共评五个方面来切实执行。

据介绍,“村居合一”型社区设立“街村综合党总支”,村居“两委”党员班子成员交叉任综合党总支委员,村或居党组织书记任综合党总支书记,确保重要事项决策把关、重大事件处理在场、综合工作沟通协调。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综合党总支书记召集,综合党总支委员参加,集体研究解决村居协同发展、活动开展等问题。建立线上“综合党总支”微信群、定期开展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社区党支部活动室、社会组织活动室、图书室等全面对村开放,提供良好学习活动环境,开展各类活动48次,社区多功能便民服务大厅,可根据“就近办理”原则,对村上开设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栏目。

此外,实行党员队伍“五同”管理。创新开展“政治生活同过、民主评议同考、激励约束同标、考核结果同认、内外流动同联”“五同”党员管理机制,集约化整合村居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开展直播“网课”、齐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党课开讲啦”等活动。进行常职干部“五课”培训,围绕“全岗通”培训目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党性修养“必修课”、业务知识“专业课”、基层治理“新修课”、纪律规矩“底线课”、带富技能“选修课”,实现“村居合一”43名常职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开展后备干部“五步”培养,着力源头建设,把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把新型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村(社区)干部,把村(社区)干部培养成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党组织书记培养成为镇干部,构建后备干部成长完整链条。

与此同时,促进抱团发展富民生工作。启用村居联营强效能,探索建立“城镇社区+产业村”的城乡结合部“抱团互促”联营模式,由街村党总支统揽,整合村居产品、人力、场所等优势,建立农产品“农超对接”,与农家乐、集市销售摊位签订供销协议,延伸销售链条、降低成本。发展联融强产能,聚焦“农旅产居融合”发展,四面山镇水清社区与解放村共同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园,夕佳山镇夕佳山社区与坝上村共同打造古民居农旅融合示范带,大妙镇大妙社区和召岩村共同打造“观光+体验”立体生态农业旅居模式。利益联结强动能,探索建立“社区公司+村资公司(农村专合社)+村(居)民”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党的建设发展资金、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孵化金、村(社区)固定资产的市场撬动作用,实现“集体经济分红+公司入股分红+务工收益”村(居)民增收,目前,村居合一的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0万以上,3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5万以上。

村民公职方面做到公共服务互享,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片区便民服务中心+小组代办点+党员代办员”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明确民政救济、社会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等4类23项代办事项,将服务项目、办理流程、资料提供等内容编印成册,供村民了解促。完善健全村居互促公约、红白理事会、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一约五会”基层治理制度,开展“五好”选树、“百姓微讲堂”“法制讲堂”、坝坝会等文体宣讲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村居治理一网统管,建立“一网联一组、一栋联一湾”村居联治联防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综合网格员联动枢纽作用,科学设定1个社区网格联系1-2个村民小组,1个楼栋长联系3-5个山湾治理单元,形成“城带乡、居带村”协同治理格局。

考核共评方面做到明确考核指标,制定《村居合一联合考核指导细则》。考核经费整合,整合村、社区办公经费和为民服务经费,县财政按照最高2万元/个标准划拨街村党建专项考核经费,专项考核综合党总支党建引领街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考核结果挂钩,县级、镇级对“村居合一”社区和村的奖惩以双向挂钩的形式统一纳入街村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绩效、政治待遇、职位晋升“三挂钩”管理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奖惩,对排名在后两名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江艾霖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