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珙县:脱贫急先锋 模范好班长

2020-08-05 14:14: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作为党员干部,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脱贫攻坚,努力让村民致富奔康。”这是珙县珙泉镇中心村党总支书记何保杰作出的脱贫宣言。六年来,何保杰带头冲锋啃下脱贫“硬骨头”,率先垂范带好村两委班子,省级贫困村中心村在他手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带头冲锋啃下脱贫“硬骨头”

八月,骄阳似火,珙县珙泉镇中心村的柠檬合作社车间里,中心村民孙守琴顾不得头上的汗水,麻利地对100万斤新鲜柠檬进行入市前的再次清点验收。

孙守琴是柠檬合作社生产车间内的管理员,也曾是中心村的贫困户。

“我们以前是种玉米的,玉米的收成很小,利润也很低,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孙守琴说道。

2014年以前,孙守琴一家虽然有劳动力,但无奈村里没发展太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仅靠种田以及进行一些传统养殖业维持基本生活,而这也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中心村的一个贫困缩影。

“中心村致贫的因素太多,产业发展滞后、交通不畅、村民靠天吃饭思想严重。”上任第一天,何保杰就梳理了若干条中心村的致贫因素,并思考脱贫对策。“首先要紧的就是把产业搞起来。”何保杰说道。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心村荒山遍地,且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土地利用率不高,想搞大规模种植产业难如登天。

“找了几个产业投资商来,看了土地都是扭头就走。”何保杰回忆道。现实如此,但何保杰偏不信这个邪,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引进柠檬产业。

“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对其他种植业来说,是个麻烦事,但柠檬没这么娇贵,石头缝里面也能生长。”何保杰看着满山黄橙橙的柠檬欣喜地说道。

从2014年种下第一株柠檬算起,几年下来,中心村已种植柠檬面积达1000亩,并建起了柠檬生产加工车间,每年的柠檬销售收入逐年递增,预计今年能达到500万元。柠檬产业的兴旺,也让在柠檬种植基地做工的中心村村民们得到了实惠。

“自从到柠檬合作社当管理员,我一年的收入有几万块钱,比原来多了好多倍。现在我们家里的电器全都换过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孙守琴感慨道。

在柠檬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何保杰还带领村民打造了1000亩蚕桑基地,建造了1个2000平方米的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柠檬和蚕桑这两大龙头产业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6万元以上收入。

产业发展起来了,何保杰也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4年中心村仅有1.9公里硬化公路,而如今全村公路产业路、入户路达到了5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同时,全村还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5个;安装了便民灯120盏;新建了公共厕所4个;垃圾库15个;建成易地搬迁扶贫聚居点1个,集中安置贫困户24户99人。

光有产业还不够,何保杰明白,脱贫奔康,根本上还是要靠人。为转化中心村农户的守旧思想,让农户变成懂技术、有文化、肯钻研的新型职业农民,何书记依托农民夜校技能培训、兴办“七讲七学”大讲堂等措施为村民送去文化知识。

2014年到2019年,依托产业,中心村全村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从4600元攀升到15000元。在2017年中心村实现整村脱贫后,2019年中心村更是实现了全部贫困户脱贫。

率先垂范带好村两委班子

村里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过硬的村干部队伍。何保杰常说,村支书“是否具有组织协调能力”“是否能增强班子凝聚力”是真正考验村干部的“试金石”。因此,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何保杰也不敢有一丝懈怠。为此,军人出身的他严格要求自己,在军队里当班长,在村两委班子里也率先做好示范,当好模范班长。

“我以前是做设计工作的,像扶贫这样与人打交道的行政工作特别不擅长。到中心村后,保杰书记带我到处去认识人,了解中心村的事情,然后把工作理顺,渐渐地我也和扶贫群众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珙县珙泉镇中心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志强说道。

“何书记对我们财务人员要求也比较高,他要求我们在财务的一些清点清算上要做好明细台账,对资金的划拨及使用要落到实处。正是因为有了何书记对我们工作上的严格要求,也让我们中心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珙县珙泉镇中心村党总支委员会财务何春梅说道。

在何保杰的带领下,2016年中心村被评为珙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10月被评为宜宾市“巾帼脱贫行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018年被评为宜宾市文明村等。而何保杰个人也荣获“县创先争优双学标兵”“县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优秀农村书屋管理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何保杰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带领中心村“两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工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珙县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熊培海评价道。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何保杰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又开始“描绘”中心村未来的发展蓝图。何保杰说,今后,村里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契机,努力发展旅游经济、特色农家乐经济,还将借助当下最火的直播带货模式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推销到更多地方。

廖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江艾霖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