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意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08-03 08:21:00   四川观察

四川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我省近日出台的《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2035基本实现制造业现代化。让工业挑起大梁,制造业扛起大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我省将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培育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顾红松: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和食品饮料三大产业集群,以及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绿色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填链补短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五大支柱产业,去年率先突破万亿规模,仅绵阳一市就汇聚了上百家电子信息企业,6月,长虹集团就实现了80万台的智能电视交货量。顺着长虹产业链向上游看,还可以在绵阳看到京东方、惠科这些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

绵阳市经信局总工程师 陈广武:去年七月总投资465亿元的绵阳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今年四月,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又如期试生产,这些“头雁”项目,有效补齐绵阳工业“短板”,吸引了一大批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知名企业落户绵阳。

而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承载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更是在去年按下快进键,去年以来,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额近700亿元,包括总投资100亿元的富士康智能穿戴项目、英特尔新一代高端测试生产基地项目等,凭借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力拉动,成都高新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破2000亿园区。

深化川渝制造业协同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要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推动全省制造业合理布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顾红松:实施“亩产论英雄”评价,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共同培育先进材料、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联手推动智能制造,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园区,创建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具体来说,就是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先进材料、汽摩配件产业协作,南翼地区联动聚集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合作园区,在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这家生产汽车内饰开关面板的企业,就是重庆长安汽车的一个供应商,每天都将从这里至少发送十万套零件到重庆。

四川润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游小宾 :这个是单班的情况下,双班可以拓展到二十到三十万,我们现在也新建了一条注塑线,已经引进了13台机器,现在也在扩大生产。

以汽车产业为示范共同探索产业链协作路径,共同打造产业合作园区,这是川渝双方工业主管部门达成的共识,目前双方正在制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建设中国制造“第四极”的意见》,拟于9月共同发布,全面提升川渝地区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

203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现代化

同时《意见》也在科技创新、要素保障、企业培育等方面做出了指导,(动画起)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左右,亩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到203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现代化,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强省。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