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扩内需、促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手段。
连日来,犀浦各大商业体竞相推出线上线下购物节活动,形成了系列夜间经济、首店经济、节庆经济消费场景,这些由不同空间承载、不同文化内涵汇聚的新场景,成为后疫情时期吸引消费者的主“战场”。
刚刚过去的“五一”和“端午”假期,犀浦各大商业销售情况良好。数据显示,居然之家(郫都店)6月销售额环比增长60%,双铁广场·石犀里6月销售额环比增长38%,凯德广场·乐视界、犀浦百伦广场近3个月销售额均有上涨,整体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发展户外经济
拉近商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傍晚时分,城西人文主题商业公园──石犀里内人头攒动,开启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泰式火锅、市井串串开始沸腾,烤肉店外已排起长队,行走在光影交织、鳞次栉比的空中花园,更多了一丝亲近的喧嚣烟火味。
最热闹的区域,当属下沉广场的犀牛夜市。利用户外空间,打造以美食、文创、花卉、娱乐等为主题的夜间消费场景,前来摆展的不乏“火锅弟弟”等网络红人。摊主不仅可以摆展推销产品,还可以上台进行舞台艺术表演。
“下沉广场以前是冷门区,打造犀牛夜市后,不仅增强了石犀里夜间可玩性、可逛性,更对下沉广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电玩城、KTV、健身房起到了很好的客流导向作用。”石犀里项目策划经理龚挺透露,犀牛夜市每晚吸引客流上千人,周末人数更多。下一步,石犀里还将策划汽车售卖亭风格美食长廊,打造网红夜间经济经营点位。
近期,按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精细化服务“五允许一坚持”工作安排,犀浦街道允许商家在保证食品安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在四季城天桥、石犀里下沉广场、星月里广场等点位,可采取店铺外摆、露天市场等方式进行销售,目前,犀浦街道已指导设置摊点320个。相比室内密闭空间,户外空间不仅使商品离消费者更近,更让步履匆匆的行人能够停下脚步,拉动消费。
线上线下融合
打出消费“突围牌”
相较于石犀里的开放式空间,室内综合体则打出了一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突围牌”。
近段时间来,爱琴海购物公园策划的热点活动层出不穷,从网红主播带你淘潮牌尖货,到父亲节mini彩虹跑,从巧虎陪你过端午,到小店长岗位体验……各类新颖的活动,从线上报名、领优惠券,到实体店参与互动,线上线下互动不但有利于增强商业影响力,更能为消费场景营造注入新“血液”。
疫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让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新兴行业在“后疫情时代”迅速整合资源,抢抓机遇,通过在线直播销售等形式,获益不浅。家居一站式新零售购物中心居然之家(郫都店),巧借“五一”和“618”促销契机,携手盒马鲜生、苏宁易购等品牌,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营销,联合优惠、共享消费数据,为居然之家(郫都店)带来了不凡的销售业绩。
为满足在新业态发展、传统商业转型过程中项目招引的人才支撑,近期,犀浦街道组织项目招引团队参加了专业化技能培训,充足电量打好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我们要求招商团队必须熟练掌握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对犀浦的发展方向、资源熟记于心,更好地服务于现有项目和拟招引项目。”犀浦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周正华告诉记者。
发展首店经济
错位发展锻造发展“韧性”
场景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和居住生活。
“推开书店大门,世界在你眼前。”位于凯德广场·乐视界里的西西弗书店,以温暖的阅读空间、舒适的环境,以及多元的文创活动,为城市读者所熟知。
定位城市大众客群,拥有Park书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创意空间、“七十二阅听课”儿童阅读体验空间,西西弗书店成为郫都首店品牌。这种适应于供给侧改革的消费创新,实现了内容与商品的重组,构建起全新的消费体验。书店开业至今,受到了阅读爱好者的青睐。
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城市该如何在消费领域拔得头筹?错位发展为凯德广场·乐视界找到了答案。凯德广场·乐视界购物中心定位为大众消费者提供高素质的生活选择,为实现商圈差异化发展,凯德广场·乐视界项目大力引进首店、新兴品牌。截至目前,已引进G-super绿地优选、西西弗书店、舒适堡、莫莉幻想等首进郫都品牌72个、占比41%,多元化的首进品牌阵容,不仅丰富了商业组合,更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据了解,为推动犀浦各商业体错位发展,避免商圈同质化,今年来,犀浦街道领导班子带队多次前往企业沟通指导,推动商圈转型,满足消费群体不同需求,实现商业差异化发展,凸显街区特色和多样性,实现各大商圈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