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三个一”工程开启乡村美丽新画卷

2020-07-14 18:3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房屋美、河流清、道路净、环境靓......为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四川省长宁县长宁镇通过“一房一路一河流”,开展“三个一”大环境整治工程,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河流青青样貌新

小河蜿蜒却不见河水清丽,蝇虫滋生农户苦不堪言,河水上涨举步维艰......7月13日,笔者在长宁镇羊古村采访时,提起以前的珍珠河,当地村民倒不完的苦水。

珍珠河的问题,一直是羊古村的一块痼疾。今年5月以来,该村以“三个一”工程为契机,召开院坝会,挨家入户宣传动员,村组干部组织党员、沿河居住的村民开展河道集中整治。

除杂草,捞垃圾,砍去岸边枯竹倒枝......全村人齐心协力整治珍珠河。

“没想到珍珠河能变得这么干净漂亮。”住在珍珠河边的返乡农民工唐中正感慨道,说起珍珠河的变化,农户都要竖起大拇指夸赞,“我们村民心里是真的高兴,就像回到小时候和朋友在河边摸鱼的时候。”

羊古村只是长宁镇河流整治的一个缩影。为常态化开展乡村河流治理,长宁镇以村为单位划分河段,定点定期定责开展巡查清整、防灾演练、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宣传,规范化制作河长、水库信息牌82张。截至目前,建立巡查整治台账26本,联合“河小青”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32次,整治乱排乱倒18次,评选出优秀“河长”6名。

道路整洁通行畅

“道路清洁户户通,美丽乡村路先行。”这是长宁镇马村喊出道路整治的坚定口号。

马村位于江长路边,依托在水一方,沿岸屋舍俨然,白墙青瓦的建筑连绵成一番美丽的景色。

本该是美丽的马村,村内水泥路却让人皱起眉头。原来,马村的通社道路最初以3.5米宽建设,在多年使用中,两侧杂草已掩去原有道路的宽度,一条3.5米的路实际使用宽度只有3米。

马村党委第一时间召开村支两委会议,研究部署马村的道路整治方案,迅速划定道路两侧农户土地归属,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积极发动农户参与到道路整治工作中。

“一条秃水泥路,我看扫不扫都是一个样子嘛。”部分村民如是说。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之后要维护。”马村党委书记陈诚对不理解的村民耐心劝说道,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公路两边的草除了,路就宽了,大车就好进来,村民的包包就会鼓起来。

拿起扫把,扛起铁锹,长宁镇马村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把道路清洁起来。铲野草,通水沟,分路段定人定期巡查维护。自开展“三个一”工程以来,长宁镇域内441条道路实行分片区领导责任制,26个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为道路长,实现道路隐患排查、水沟疏通、路面清扫定人定岗。

花果芬芳庭院美

现在走进石榴村6组已脱贫户郑付春家,令人眼前一亮。早年间郑付春因病致贫。2014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儿子承包起一片鱼塘,塘里养小龙虾,岸边养土鸡土鸭,院坝里种植养护起各色盆景,把自己的日子挣得越来越好。郑付春家中庭院尤其闻名,墙角生长着一簇又一簇的蔷薇花,艳丽恣意的三角梅越墙而出,站在院坝中央泡一壶清茶,还有一阵又一阵的花香袭来,沁人心脾。

“小郑啊,你家的花开得这么漂亮,再收拾一下,可以参评第一批竹乡美丽庭院哦,给我们村上的贫困户都做个榜样!”驻村工作组人员对于郑付春家赞不绝口。

竹乡美丽庭院是近年来长宁县倡导的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步,多年来,村民习惯在院坝里堆积杂七杂八的物品,驻村工作组上门的时候还和不少村民红了脸,但要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并非易事。

在实际走访了解村上现有情况后,工作组迅速调整策略,在村里选取一批庭院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户,撸起袖子,协助他们开展庭院整治,争取打造一户一特色。看到第一批示范户评选出来,其他农户也深受鼓舞,主动开始收拾院坝里堆积的杂物,把自己的庭院整理一新。

“环境真是大变样了。”村民们感慨到,自从村里开展了“竹乡美丽庭院”建设,各家把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将接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突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淯江河畔的一颗宜居明珠。”长宁镇党委副书记罗泽超(主持镇党委日常工作)表示,随着“三个一”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全镇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宋成均  史诗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江艾霖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