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为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武侯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智慧化手段,建立食材溯源机制,筑起食品安全“防火墙”,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科普化:社区建起“居民参与式快检室”
在金凤社区,武侯建起了全区首家社区“居民参与式快检室”,20余平方米的“快检室”内一应俱全,除了便携式农残检测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食品多功能检测仪、重金属定量快检仪等器械外,还设置有居民体验食品安全检测的试验台。不仅方便了居民检测食品安全,还极大提升了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普通的视频安全快检,大约20分钟就能出结果,不少居民都愿意来尝试尝试,“快检”一番。
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还不止这一家。盒马鲜生莱蒙都会店“互联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体验站”里,一场互动式食品安全科普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工作人员结合时下消费热点向现场家庭,科普如何安全食用小龙虾和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等知识。“通过这个宣传站,我们孩子更喜欢去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了,而且互动式体验寓教于乐,我们都很喜欢。”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刘先生这样表示。
据悉,武侯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等主题宣传活动20余次,参与市民高达2000余人次,印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广泛宣传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各类食品安全常识,其中成都市龙祥路小学和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脱颖而出,均被评为成都首届食安科普示范校,提高了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智慧化:“后厨革命”建起食材溯源机制
“和以前比,我觉得锦里的美食让人更放心了,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制作过程,还能让人了解四川美食以及四川人的生活,真的是不虚此行。”说这话的是江苏游客周婷,多次来四川旅行的她每次都会“打卡”锦里,对于锦里的美食服务提升,她有发言权。
武侯区于2019年9月全面启动餐饮行业后厨革命,以后厨规范、明厨亮灶、食材溯源、等级评定四个方面为重点,在全省独创开展餐饮环节“后厨革命”工作,对全区6238家餐饮单位进行规范治理,全面提升武侯旅游整体形象。
通过近一年的整治,全区6221家餐饮单位符合后厨规范要求,完成比例为99.73%;6008家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改造,完成比例为96.31%;5850家餐饮单位,建立食材溯源机制,完成比例为91.78%,4705家餐饮单位,完成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完成比例为75.42%。结合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完成全区生产企业和学校、A级旅游景区开展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工作,完成率100%。完成10家以上小餐饮示范店和2条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创建,有效提升了武侯区餐饮服务整体水平。
“矮墙以及玻璃的后厨隔挡,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食品制作加工的过程,有些大的餐饮店是独立的后厨,就需要通过视频来进行传输,对后厨进行监控。”在锦里特色街区,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目前,锦里作为示范街区,现有餐饮服务单位63家,“明厨亮灶”已实现100%覆盖,其中通过视频展示的后厨商家15家、后厨玻璃隔挡商家28家、后厨矮墙隔挡商家20家。
探索智慧监管 食安隐患“无处遁形”
“我们在全区237所学校、幼儿园推进校园食堂明厨亮灶,推广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运用,目前全区学校食材在食品溯源平台的订购率,与‘明厨亮灶’实施率均达100%。”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武侯区以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为重点,全力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智慧监管模式,接下来,武侯区将以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作为首批全面纳入后台视频监管,实时掌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情况,做到监管透明化、及时化和随机化,达到动态监管的目的。
以锦里美食一条街食品安全监控为例,在靠近武侯祠一侧的街区中,已经树立起了电子触摸屏,实时展示着视频监控的各个商家的后厨,并且通过网络接入区市场监管局的后台,实现监管部门24小时实时监控。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提升食品安全预警。通过推行食品安全网络化管理,建立网格员制度,积极构建事前预警及时、事中治理有力、事后处置到位的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化:数据监控有的放矢
完成市级食品监督抽检任务917批次,区级食品监督抽检任务5330批次,食品快检任务20000批次,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4400批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
大力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推广食品流通溯源电商平台运用,目前全区学校食材在食品溯源平台的订购率,与“明厨亮灶”实施率均达100%。
全年对300余件食品抽检不合格产品进行控制,办理食品类违法案件273件,罚没金额94.07万元。
在全省独创开展餐饮环节“后厨革命”工作。以后厨规范、明厨亮灶、食材溯源、等级评定四个方面为重点,对全区6238家餐饮单位进行规范治理。
通过整治,全区6221家餐饮单位符合后厨规范要求,完成比例为99.73%;6008家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改造,完成比例为96.31%;5850家餐饮单位,建立食材溯源机制,完成比例为93.78%;4705家餐饮单位,完成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完成比例为75.42%。(张霁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