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教场村农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6800只旱鸭苗在此“落户”。阿罗师长期待着,合作社正式投产后,好好学习养殖技术,帮合作社代养旱鸭。
阿罗师长是大堡镇教场村十组贫困户,自养殖场开建以来就在这里打工,已顺利脱了贫。“每月能挣4000多元钱,既照顾了家庭又能挣钱供孩子读书。”在“家门口”挣钱,阿罗师长很是欢喜。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还想学好养殖成为养殖场的“鸭司令”。
据了解,像阿罗师长一样,被招聘进合作社实现就近务工的贫困户并非少数。合作社建设时期,已给当地带来了30多万的劳务费用。而合作社的打算是,还将分批次对贫困户进行养殖培训和技术指导,免费给农户提供鸭苗、技术、饲料,由农户代养旱鸭,待旱鸭长大后合作社再保底回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这里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较好,非常适合旱鸭养殖。”峨边农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罗燕军介绍,合作社一期投入了1300万,建设了4个旱鸭养殖大棚和3个育雏大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旱鸭养殖,目前可存栏88000只。下一步,还将投资3000万建设二期工程,竭力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旱鸭养殖场。
大堡镇党委副书记刘林甲表示,农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成投产,让当地群众在土地流转、就近务工中实现了增收,同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据悉,该镇教场村、茶丰村等四个村已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周转基金190万入股合作社,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稳定。
贾首健 苏翔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