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没有经历过“粮票”年代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曾经有一个时代,中国人几乎所有的买卖都由一个“商家”包揽,它连接工农、连接城乡、连接产销,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网点遍布各地,覆盖了所有人的生活圈和朋友圈,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它就是供销社。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供销社这个庞大的商业体系,稳定高效地运转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了多年。
也因为供销社,把中国8亿农民的生产生活串联了起来。
但是,这个曾经的“大网红”,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突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百姓视线,好像“消失了”......
几十年来,峨眉供销社虽分分合合,历经沉浮,但却从未远去。今天,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峨眉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被赋予新的使命,整装再出发,“金字招牌”正待重新擦亮!
前世:红极一时 历经沉浮
峨眉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2年,下有16个直属企业和8个基层社。和全国供销社一样,是大家无论购买生产生活资料、还是售卖农副产品都离不开的地方,这里是当时唯一的“购物天堂”。
三尺柜台内,摆着各类商品,可以说什么都卖:在大人眼里,这里有生产用的农具、种子、化肥,有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茶;在孩子眼里,这里有诱人的新衣服、玩具、糖果、小人书……但东西要凭票购买,限量供应,供销社的东西都是红极一时的“奢侈品”。
供销社一手买,一手卖,峨眉白蜡、雪魔芋、黄连、油桐、茶叶等很多特色农产品通过供销社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徐徐打开,各种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供销社从“唯一”变成了“之一”。1999年,峨眉山市供销系统启动了全面改制,机构合并,直属企业全部解体,基层社逐一解体,明确了相关资产权属。在职职工全部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采取一次性补偿、资产量化和“两保”帮扶等形式得到妥善安置。
今生:姓农为农 务农富农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峨眉供销社虽走得很艰难,但从未远去,一直在改革的路上追寻着自己的定位。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全国供销社涅槃重生的大幕。
2019年,峨眉山市恢复供销社机构设置,今年初完成组建。二十年后,峨眉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再次归来!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篇章,树立新形象。以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新经营服务体系更加清晰明了。
峨眉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将紧紧围绕市委“137”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完善“双线”运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将坚持开放办社,以强力发展镇级、村级基层综合服务社,恢复供销网络建设为中心,广泛组织发动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行耕地托管、联耕联种、庄稼医院、科技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联动发展;以“绿野峨眉”电商平台、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等涉农项目为支撑,拓展“扶贫产品”购销渠道,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以符溪、罗目等社有资源为载体,开办“三农超市”,打造“供销记忆”系列主题农旅融合项目,展现供销新形象。
“我们将始终以‘姓农、为农、务农、富农’为宗旨,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努力书写峨眉供销新篇章!”今天的供销人,初心不改、信心满满。(峨眉山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