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疫情对就业影响 德阳实施系列举措已惠及企业3.22亿元

2020-04-16 15:08: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稳定器”,稳定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月16日,记者从德阳市稳就业及就业扶贫工作会上获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德阳全市人社系统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努力减小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截至3月,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免、减、缓、降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已惠及企业3.22亿元。

出台措施 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德阳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进一步加党的领导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通知》以及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稳岗就业等7个方面的若干措施,德阳市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0条政策意见,德阳市人社局印发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工作、就业创业服务、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农民工返岗复工、就业扶贫、线上职业培训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措施。

另外,德阳市人社局、市财政、市经信等10部门正在完善困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并将于4月底前出台实施。

扩大就业 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服务保障

在扩大就业方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是两大主体,同时也是城镇新增就业的两大主力军。因此,做好他们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很重要。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回德阳的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预计3000人以上。受疫情影响,线下职业指导、校园招聘等活动暂停,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对此,会议要求,要充分挖掘国有企业潜力,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规模;要提高事业单位专项招聘比例,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要继续实施青年见习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见习岗位;要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要加强信息对接,通过实名登记、精准服务、落实补贴、就业援助等措施综合施策,确保就业服务不断档、不断线,多渠道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要通过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暂时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积累从业经验、增加就业技能、做好就业准备。

截至3月底,德阳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1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恢复常态。今年,德阳农民工节前返乡的有69.15万人,截至4月14日,已有68.41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其中,省外返岗16.85万人,省内返岗51.56万人,总返岗率98.93%。受餐饮、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复工不足影响,德阳还有7400名农民工未返岗。

对此,会议要求,要持续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保障工作,依托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内劳动力数量、务工意愿、技能水平等情况,继续加强省内外对接,加强健康信息互认,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对暂时难以外出的,通过支持复工复产吸纳一批,动员投身农业增收一批,鼓励重大项目组织一批,扶持创业创新带动一批。

巩固成果 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业就有稳定收入

去年以来,德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务工、务农、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都实现了就业,但由于他们大多文化低、技能弱、内生动力不足,就业不够稳定,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后,不少贫困劳动力未能及时返岗。

为此,德阳人社系统先后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扶贫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组织人社力量,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家庭及人员名单,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逐一进行了摸排帮扶。

截至3月底,德阳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5.47万人都已实现就业,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48万人,省外转移就业0.95万人,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1.04万人,创业28人,基本实现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

在巩固好就业扶贫成果,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业就有稳定收入方面,德阳接下来将通过共享数据、建好台账、动态帮扶、稳定收入、优化服务五大方面抓实抓细,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做出应有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