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3月19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清晨的山村里,传来了读书声,况场街道中心小学校的教师正在现场教学,一个“特别课堂”正在开启。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不得不推迟开学。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网络教学成了帮助宅家的孩子学习功课的途径。不过,对于身处乡村的孩子们而言,网课教学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那么如何更好地帮助乡村里的孩子们跟上学习进度呢?
延迟开学后,为了让孩子们宅家也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江阳区况场街道组织辖区内三所学校的老师,以家访的形式来到学生家中,进行线下学习辅导。
“对我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让学生能够在疫情期间,在家里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老师的关怀。”江阳区况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远华告诉记者。
为了让送教到家达到效果,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细致实用的方案。“班主任和教师每个人包干1~2名学生,再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到每户家进行走访。”江阳区况场街道实验学校校长袁斌说,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并对“家访”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孩子和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同样的教育。
线下教学辅导帮助孩子们学习功课,精神上的关怀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在另一处学生的家中,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户低保家庭,姐弟俩在困境中努力自学课程。
“…… 像这个天气,不要这样穿,容易感冒,把袜子穿上,再穿拖鞋。你都12岁了,要帮着爸爸在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班主任何丽告诉记者,她希望在特殊时期,通过这样的形式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特殊时期,这样的送爱、送教上门,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关爱,从而更加激励起学生求学的信心。
李俊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