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误农时!绵阳三台农民田间地头春耕忙

2020-02-26 19:0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连日来,绵阳市三台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积极指导农户投入春耕备耕工作,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眼下正是麦冬收获时节,在老马镇金家湾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戴着口罩采挖麦冬的农户。“现在麦冬价格在5元左右一斤,估计后期还要上涨。”在该村10组,正在采收麦冬的刘光知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两亩多地的麦冬,用沼渣做底肥沼液灌溉,麦冬长得特别好,挂果率高不说,还颗粒饱满,估计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

老马镇是三台“涪城麦冬”主产地之一,全镇麦冬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该镇动员在家的返乡务工人员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氛围中有序开展麦冬采挖。“我们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对今春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进行筹备和监管。”该镇副镇长何天贵说,春节以来,全镇在扎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农户开展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虫防治6000余亩;各农资经营部及农户已购买和备足肥料2000余吨,各类种子良种4万余公斤,共他物农药农膜等近4吨。为了防控疫情,该镇鼓励各农资批发店、零售点通过电话和QQ、微信等进行销售。

在新德镇新梁村,当地果农正忙着给枇杷梳果。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都戴着口罩,分散劳作,以避免人员聚集。在该村三组万顺枇杷种植基地里,记者遇见正在梳果的杜桂芬老人。她说,翻春过后,枇杷就要及时梳果,根据枝丫生长状况,保留品相较好的果实2到3颗,以保证枇杷品质。

新梁村是新德镇传统水果种植村,早在2012年该村枇杷种植面积就达到700多亩,并成立了枇杷专业种植合作社。近年来,合作社鼓励农户和广大社员采取规范化种植、生态培育,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水肥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市场销售、抱团打品牌,推进枇杷产业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目前,该村枇杷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

春节以来,三台县结合本县的疫情防控情况和贫产业生产实际,对农业农村领域的疫情防控、春耕生产、生活物资保障统筹安排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截止目前,全县已备杂交水稻种20.61万公斤,杂交玉米种99万公斤,农药267吨,农膜1300吨。为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该县涉农部门压实跟踪服务责任,通过电话、广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农户抓好小春田管和大春备耕,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镇乡田间地头,通过单独到点,保持安全距离指导的方式,指导农户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据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县将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继续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期间充分通过广播、宣传单、农民工微信矩阵群等,为农民提供指导合理确定种植意向,同时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适宜农机作业品种与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刘玉明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