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仁和镇大新片区(原大新镇)是离梓潼县城最偏远的地区,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被大家戏称为梓潼县的“西伯利亚”。然而,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里有一位卫生院院长,克服人户分散、人力不足、离县城最远的重重困难,辗转“疫”线1000多公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城墙,确保了辖区1.2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抗疫任务。他,就是梓潼县仁和镇大新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胡小科。
2020年新春将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国,来势凶猛,险恶未知。胡小科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又是医院负责人,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辖区1.2万群众的安全问题,绝不能坐地待命,必须主动出击。于是请求暂停在成都进行的儿科转岗培训,当即赶回大新卫生院。至于个人的安危,他已经没时间去考虑,也来不及跟家人说明情况。
胡小科是个急性子,他带头取消春节休假,一边上网搜索新冠肺炎的病理病情,一边组织召开支部会议,紧急研究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卫生院随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旨在让有限的医务力量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益。“当疫情来袭,当群众需要,当组织召唤,我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没理由选择逃避,没理由置之不理,不然就对不起这些天天见面的父老乡亲,更对不起这一身圣洁的白大褂。”胡小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胡小科的工作量陡增。作为防疫第一责任人,他随身带着一瓶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进村入户对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统计上报各项数据、疫情知识面对面宣讲、公共场所消毒灭菌、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到防疫卡点值班值守,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却没时间休息片刻,甚至顾不上喝中药止胃痛,“5+2”、“白加黑”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
大新卫生院规模小,全院职工仅7人。特殊时期,人手显得更加紧张,胡小科感到压力山大,但他从不抱怨,也从不叫苦。因为他知道:越是危重险急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把县指挥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下去,又要再三叮嘱职工做好自身防护,避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
由于仁和镇大新片区(原大新镇)地理位置极为复杂,地处“三市四县”(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剑阁县、盐亭县、南部县、梓潼县)交界之处,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因此防疫压力十分巨大。仁和镇根据大新片区实际,共设置了临广元市剑阁县的许家垭、临南充市南部县的干柏垭、临盐亭县歧伯镇的里仁、临梓潼县文兴镇的头庙、临梓潼县仁和镇的吼石垭等5个边缘卡点。
抗疫这段时间,胡小科忙得一塌糊涂。用它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饭吃不到点上,衣服没时间换,头发没空理,就连上厕所都是带小跑”。胡小科每天都要“私车公用”,绕很大一圈到辖区5个卡点检查防疫情况,了解疫情变化动态,及时做好上报工作。加之随时回县指挥部开会、到仁和镇政府协调防疫工作,每天最少跑路30公里,截止目前,他已经为抗疫跑路1000公里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跑腿”院长。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胡小科率先带头,组建了一支由卫生院职工和辖区村医生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每天坚持深入场镇、村社和隔离观察人员家中,进行防疫指导,主要包括卫生整治、杀菌消毒、心理劝导等,这支“党员突击队”带着红袖标,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走到哪里就服务到哪里,也把温暖与关怀送到哪里。“党员突击队”既服务了群众,又振奋了人心,鼓舞了斗志,成为了辖区群众在关键时期最值得信赖、最可依靠的健康卫士。
在谈“疫”色变的特殊时期,作为医务人员,作为一名院长,胡小科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抗疫路上,他毫无畏惧,一路逆行,冲锋陷阵,成为守卫仁和镇大新片区(原大新镇)这方“净土”的“神威将军”,他也因此成为了群众心中的抗疫英雄。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这是胡小科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作为山区院长的郑重承诺。截止目前,仁和镇大新片区(原大新镇)未发现一起确诊或疑似病例,为梓潼成为“无现症病例区”做出了重大贡献,谈及防疫未来,他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疫情就一定能得到控制。”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有胡小科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的“跑腿”院长,获取抗疫全面胜利已经指日可待,温暖明媚的春天已触手可及。
陈仁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