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援鄂战“疫”的四川力量——川内多所高校“逆行”驰援

2020-01-30 15:5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庚子鼠年的第一天。早上七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师、共产党员乔甫伴着夜色背着背包拖着一只小行李箱走出家门,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湖北武汉。此刻,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封城”,全市确诊人数达1287例;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均报告疫情。

“去战斗!我们肯定要成功!我们肯定会成功!”走进动车站之前,乔甫大声喊道。他是四川首位派往武汉支援的专家,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武汉的第一批次队员。此次,他将同武汉的感控一道,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各项感控措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而这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中心、实验医学科等5名医师、14名护士、5名技师组成的25人医疗队于中午11:30全部集结完毕,并于当天傍晚,和来自全省其他8所医院的一百多名医务工作者共同组成四川首批援鄂医疗队全员抵达武汉。

 

这其中,有6所为高校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把院内风险降到最低,成功我就回来了!”乔甫毅然地说道。

他们主动请“战” 他们是最美“逆行”

“若有战,召必应,战必胜!”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请战书”上按满了红红的手印,此次援鄂的首批7名医务人员和13名护理人员分别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部,其中有8名护理组队员都是90后,还有不少队员曾参与过抗击非典、禽流感,汶川、雅安地震应急救援一线“战斗”当中。

“我孩子大了,没有思想负担,没战上非典,这次我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护士长罗英在医院发出驰援武汉倡议书之前,便主动请缨参与一线工作。而在接到报名通知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90后护师邱少平告诉女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你孩子太小了,之后还要隔离,还是算了。”“孩子不用喂奶了,没关系的,我是一名党员,不怕也不虚!”当西南医科大学发出通知需要组织一批医务人员前往武汉支援疫情防治工作,附属医院、附属中医医院两所医院各个科室300余名医护人员争先报名:“我愿意”“听唤号召”“随时待命”……

12年前的“逆行”相助 12年后的感恩相馈

1月27日晚上10:50,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主任范忠杰在四川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个工作群内发了这样一段话:“衷心地感谢四川远道而来的同道,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给我科全体人员疲惫的身心注入了一剂强大的能量,我心里只涌出二个字:感恩,感恩,感恩。”

“十二年前,全国也是这样援助四川地震救援的,现在该我们来做些什么事情了,武汉,湖北,加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传涛在群里回复到。

“十二年前,地震灾难突如其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无疆爱戴情满巴蜀,湖北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地伸出了他们的援助只手,感恩的四川人民不会忘记。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全川医务工作要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与湖北人民一道,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战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在四川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动员讲话中说道。

防疫形势严峻 “川军”不辱使命

在四川医疗队援助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5楼是清洁区,所有医务人员都需在此进行更衣。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戴口罩、戴护目镜、穿防化服、穿鞋套、戴面屏、戴手套……在救治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需在这全套装备下非常繁忙的连续工作4个小时以上,期间不能喝水也不能,不能上厕所、更不能接听手机,就连讲话都需对讲机来传达信息。

“全国每天确诊的人数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依然紧张;队员们为节省防护服,第一次穿尿不湿,心里五味杂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坤在她的战地日记中写道。49岁的她曾先后参与SARS疫情防控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1月25日凌晨1点39分,在接到正式指令后,张坤义不容辞别离家中年近80岁的父母亲奔赴前线。“等我回家,我们再团聚。”

川大牵头搭建研究平台 聚合高校贡献智库力量

1月22日,四川省省长尹力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紧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副校长张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何延政、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吴先萍、中国循征医学中心教授孙鑫、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裴晓方参加了工作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手段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路径、危险期、致死性以及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1月23日,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牵头召集会议,讨论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组建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利用现有数据存储平台、运算平台,结合历史上国内外所有重大流行病和重大灾害的数据和规律,判断未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趋势,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研究基础、培育一流的研究团队,为新型流行病研究和防控贡献科学力量。

援鄂战“疫” 川内高校附院持续增援

1月28日,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50名队员于当晚与第一批医疗队伍胜利会师。队伍由绵阳市、广元市、宜宾市、自贡市、乐山市、遂宁市组建的六个医疗队组成,以呼吸及重症科医护人员为主。

两批队伍在对救援现状进行研讨之后迅速进行了整合,重新规划了医疗工作组:第一组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共58人;第二组由省医院牵头,共70人;第三组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牵头,共36人;第四组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牵头,共35人;第五组由绵阳市中心医院牵头,共21人;第六组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共46人;此外,院感组、检测组也分别进行了整合,并着手开展工作。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1月29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11例,累计死亡1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4例,共有疑似病例12167例。

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坤的战地日记结尾,她写道:武汉的天,很冷。希望,明天,太阳早早升起!春天早点到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图源各所高校、四川赴鄂医疗队前方宣传组)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