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杂酒、打双扣、搓麻将,三五成群摆龙门阵……这是昔日传统村民冬季生活的真实写照。可如今,村民思想大转变,再步入农村,所看见的却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大搞“冬闲经济”,靠自己的一双勤劳的巧手,编织着美好生活。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但在汶川各地田间却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纷纷在果园里抓管理,在田地里忙生产,实现冬闲增收,也为来年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对果农们来说,每年的冬天也至关重要。记者在霸州镇克枯村采访时发现,当地村民们“冬闲”人不闲,他们打破传统,把寂寞的“冬闲”过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我们这儿不存在‘冬闲’,大家都忙,忙着早点致富,忙着把日子过好。”果民陈贵权说。果农们最近就正忙着修剪枝条,为开春后的果树开花打基础。在成片的果树一眼望不到边,行列整齐划一,在技术人员娴熟的手法之下,不大一会儿就剪好了一棵果树。
冬季剪枝是种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减少养分消耗,减轻树体的负担,使果树来年生长旺盛,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村民在田间忙活
正在现场施工的村民王建平告诉记者,他乘冬闲拓宽沟渠,把挖上来的土,平高垫洼,既加深了沟渠,又加高了地块,确保在今年雨季来临时,旱能浇、涝能排。“去年雨水多、下雨沟渠不通、排不出水,地受涝、减产。现在沟渠基本畅通了。”
△果农们修剪枝条,为开春后的果树开花打基础。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建平的话语时神采飞扬,仿佛看到了秋后沉甸甸的收获。正如农谚说的,“冬闲变冬忙,来年多收入”。短暂的采访,捕捉到了乡村几位村民隆冬繁忙的身影。可在汶川广大农村,冬闲人不闲的何止这些?
为了大力发展冬季农闲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县科技和农业畜牧局持续开展“学技术、兴产业、促增收”活动,解决村民冬季“猫冬”问题。让有事干的村民更加懂技术,没事干的村民学到新技术,在隆冬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如今,在汶川广大农村,村民早已实现了一年四季无闲日、农村致富没闲人。(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杨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