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锣鼓声声响,川菜香罗江!”11月14日晚,以“古蜀文化耀德阳,川菜川剧在罗江”为主题的德阳市2019川菜川剧文化周集中活动在罗江区拉开帷幕。开幕式对德阳市罗江区“川菜名师工作室”“川剧名师工作室”、“调元菜系大师工作室”进行了授牌,同时表彰了川剧艺术“罗江小梅花”,上演了川剧精品戏目。据悉,此次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16日,九大主题活动带您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百家百味”、“川剧+”…… 九大主题活动不容错过
罗江,与川菜川剧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出川入蜀第一关,罗江是两千年来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重要的交流融合之地,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清代著名学者“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系罗江人,罗江由此被传为川菜川剧的发源地。乾隆四十七年,李调元将其父李化楠的烹饪手稿《醒园录》编刻成书。这是清代第一部由四川人书写刊印的菜谱,为当代川菜菜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推动现代饮食文明建设和餐饮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极大。李调元一生还擅长导戏和演戏,在戏剧艺术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他著作的《雨村曲话》和《雨村剧话》为川剧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川剧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地方戏剧。
近年来,罗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川菜川剧文化宝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去年,已成功承办了德阳市2018“一带一路”川菜川剧国际文化周活动,推动了川菜川剧文化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罗江“川菜川剧之乡”成为文化旅游的一道靓丽名片。今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除了精彩的开幕式外,11月16日晚在德阳市演艺中心举行的闭幕式上还将有“川剧+”演出,邀请甘肃庆城、江苏苏州等地名家表演秦腔、评弹、京剧等名段,并穿插互动节目,实现川剧艺术与国粹及其他经典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将为观众呈现一场戏曲艺术的视听盛宴。
另外,川菜川剧文化元素作品揭幕仪式、李调元川菜川剧思想学术报告会、川菜祭祖民俗文化活动、川菜食材溯源.鳜鱼放流仪式、四川省烹饪大师技能大赛、“百家百味”乡村家庭厨艺大赛、川剧惠民演出、罗江特色食材对接会、罗江特色食材暨“一带一路”美食展销会、二毛“味的道”川菜发展专题学术报告会等都将在文化周期间精彩呈现,特别是新编排的李调元弹戏四大本之一的《花田错》将首次搬上舞台,让人民群众享受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经典,欣赏国粹。
“这一次新研发了9道凉菜、11道热菜、3道小吃和1道汤品。这些菜品的呈现,为我们川菜大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成员。”根据《醒园录》菜谱,结合现代饮食文化和特点,罗江醒园食府创始人张奇志组织了此次川菜新菜品的创新研发,碧波青笋、贵妃蜜枣、千层培根、杨记卤鹅、浇汁土鸡、刘氏猪脚、凤凰花枝、蛋酱玉女瓜等新川菜,将让食客们在文化周期间大快朵颐。
传播知识传承艺术 五朵“罗江小梅花”受到表彰
当晚的开幕式上,七一潺亭中学曾晓东、新盛镇小学周煜祺、实验小学彭子严、调元学校江芷萱、深雪堂小学周金涛获得川剧艺术“罗江小梅花”。
此次“罗江小梅花”获得者之一的周金涛是罗江深雪堂小学学生,10岁的他已经学习川剧近两年。“通过学习,现在越来越喜欢川剧了,每次上舞台表演都感觉自己很精神。”周金涛说。
“当时学校汇演,一看到川剧后他就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报名学校的川剧兴趣班。”周金涛的父亲周建告诉记者,因为孩子的嗓音不错,被学校老师选上学唱川剧。“川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江又是川剧之乡,孩子能够喜欢并且学习,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他,尤其是爷爷奶奶,每次看到孙子唱川剧,都特别高兴。”
每周,周金涛除了在学校要上四节川剧课之外,周末还要单独找老师学习。两年时间,他已经学会了《滚灯》、《花木兰》、《秋王告贫》等10多个川剧曲目,还经常代表学校到成都、绵阳、德阳等地表演。
据了解,罗江坚持每周在太平廊桥举办川剧坐唱活动,每月在古戏台演出川剧大幕戏,并且定期组织川剧协会在协会剧场举办川剧演出。今年,还在太平廊桥和升平桥两岸增设了公益性文化设施,融入川菜川剧文化元素,营造了浓厚的川剧川菜文化氛围。同时,将继续深入开展“川剧进校园”,传播川剧知识,培养川剧表演接班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