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15日 ,四川省第二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启用仪式在自贡市凤鸣通用机场举行。该批空域的启用,将大幅提升空域面积,初步形成覆盖川南地区的低空飞行网络,实现成都与自贡、眉山、乐山、内江、资阳等城市的互联互通。
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四川省低空办主任雷开平对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及第二批空域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凤朝宣布四川省第二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正式启用。
随后,一架固定翼飞机火神由自贡凤鸣机场使用“川通2号”低空通道转场至洛带机场降落;四川腾凤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架TB型工业级双尾蝎无人机在凤鸣机场做测试任务飞行。
据悉,今年“五一”期间,由火神飞机首次尝试开通“成都(金堂)──自贡”短途运输+空中游览低空航线,得到成都地区强烈的市场响应。而参与此次飞行任务的双尾蝎无人机于2017年9月完成首飞后,已相继成功服务物流运输、应急投送、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并开创了空投物资、组网通讯、空中指挥、航线试飞等无人机商用化的历史先河。通航产业发展前景大好,正待“振翅高飞”。盘活低空空域资源、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维护低空飞行秩序正是四川省空域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
“四川首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先后有10余个省(市)及国家相关部委到四川考察调研,均对试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雷开平主任介绍说,“中央军民融合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民航局认为,四川试点在诸多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为国家低空管理改革试出了成效、试出了方向,趟出了一条令人鼓舞、充满信心、愿望可期的新路子。”
四川试点改革缘何被寄予“中国低空改革的希望”?
△四川省第二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启用仪式现场
低空空域协管创先河,首批空域试点见成效
2017年12月,国家指定四川省为中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要求四川省集中两年时间,探索构建低空空域运行管理与服务保障新模式,为国家加快推进空域管理改革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2018年6月,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研究划定“四点三片一通道”首批试点空域,创新确立“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新模式,大大简化通航飞行审批管理流程,下大力探索破解制约通航发展“卡脖子”的问题。2018年12月24日,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成功实现新机制首飞。
首飞以来,首批试点空域内参与运行的通航用户达42家,飞行35000余架次、8000余小时,飞行效益明显提升。
△机场待飞
四大创新改写飞行模式,初步“点燃”通航生命力
通航飞行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和通达性。四川低空试点认清这是未来通航能够真正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通过4个方面的创新突破,初步实现了通航飞行的三个特性。
低空试点改革采取创建军民融合空域管理“新体制”,成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空域管理由军民航分块管理向“军地民”协同管理转变;采取划设低空目视通道的方式,实现了低空空域划设“新跨越”,为最大限度释放低空空域资源走出了新路子;推行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新模式”,突破原有“管制指挥模式”对空域容量限制的束缚,极大提升了低空空域资源利用率;趟出“放管服结合”的“新路子”,协同管理空域为公共空域,向满足准入条件的所有用户开放,空域内飞行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简政放权提升通航运行效率。
△出席启用仪式嘉宾
再接再厉优化空域 ,不要“隔离”要“融合”
“中国航空梦的实现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空域作为公共资源,必须大力提升利用率,改变现有的运行模式,不要隔离运行要融合,而目视飞行就是解决基于规则的融合运行的有力手段。”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曹坤如是说。
今年9月,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划定了第二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该批空域在对首批空域进行优化的同时,将自贡、北川、金堂通航机场空域纳入协同管理范围,空域面积得到大幅提升,由2100余平方公里扩大至6700余平方公里;低空目视通道从成都延伸到了川南区域主要城市,由1条增加至5条,长度由几十公里拓展至近500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川南地区的低空飞行网络,实现了成都与眉山、自贡、乐山、内江、资阳等城市的互联互通。
可以预见,第二批试点空域的启用,必将为四川省通用航空运行提供更为广阔的场景,必将带动以上相关区域通航产业向着更高水平加速迈进,推动经济和社会新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为治蜀兴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除启用仪式外,王凤朝副省长一行还前往四川省自贡市海川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贡航空产业园区调研军民融合发展等情况。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