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新津分会暨第二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在中国天府农博园举办。现场成立了山地农业科技联盟,发布《国际山地农业宣言》。
▲研讨会现场
《国际山地农业宣言》提出:
● 山地农业发展是消除贫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山地农业研讨平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 山地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
● 山地农业发展亟需构建起具有优势特色和立体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绿色生产技术体系,高质高效,融合发展。
● 山地农业发展亟需科技和人才队伍的支撑,通过国际国内大合作,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懂山地农业、热爱山地农业的科技人才队伍。
会前,参会嘉宾分别参观了天府农博创新中心、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直观感受新津农业发展情况。
▲与会专家参观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
本届会议以“山地农业·高质高效·融合发展”为主题。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全俄罗斯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尤里·托卡列夫(YuryTokarev),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等国际国内专家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农业专家共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新津县委书记唐华在致辞中表示:展望未来,农业将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农村将是遍布机遇的发展蓝海,我们都是山地农业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真诚希望大家在此分享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探讨农业发展的未来,推动全球山地农业高质高效、融合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在致辞中表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常乐意与在座各位加强合作交流,联合开展山地农业高水平科技创新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共同构建国际山地农业发展共同体,迈向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新时代。
大咖齐聚 共谋农业绿色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代表深入交流探讨,形成了山地农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案。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作主旨报告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全俄罗斯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尤里·托卡列夫(Yury Tokarev),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作主旨报告。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阿根廷国家农科院专家Marcelo Huarte(马塞洛·瓦特)、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定辉、泰国农田再生能源作物研究所专家Nattapat Khumla(娜塔帕·坤姆拉)等国内外专家作主题演讲。
小金县、木里县、苍溪县、新津县等四川省山地农业县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合作共赢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签约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中以津惠智慧农场项目、中韩现代农业研究中心项目、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合作项目、中国天府农博园与四川省农科院院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尤其是与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首次达成合作协议,为全球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探索了变革理念及路径。
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 GLAST)暨第二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新津宣言
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新津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管委会、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天府农博园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4日在新津举办。
来自35个国家的农业研究机构、15个国际农业组织,50余家国内的科研院所,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山地农业,高质高效,融合发展”,经参观考察、大会交流和研讨,与会机构和学者在诸多方面达成如下共识。
一、山地农业发展是消除贫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山地农业研讨平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全球山地面积大,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以上,是世界山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西南地区丘陵山地面积更是占到幅员面积90%以上。山地是江河源头,是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山地又是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山地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农业农村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迫切需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值此第二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召开之际,为加速推进山地农业发展,提高山地农业的科技水平、内涵和质量,致力消除贫困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山地农业,高质高效,融合发展”为主旨,聚集科技、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建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牵头倡议成立国际山地农业联盟。
二、山地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
人类文明正向生态文明转变,山地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尤为重要,要在保护中发展,保护和建设好山地生态环境比发展更重要。加强山地农业环境科技创新,保护、挖掘和利用山地农业资源,是山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三、山地农业发展亟需构建起具有优势特色和立体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绿色生产技术体系,高质高效,融合发展。
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山地资源环境特点,发展具有独到、独特、独有的精品、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品质,打造品牌,拓展农业功能,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山地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要着力创建水土流失、季节性干旱等重大山地自然灾害防控技术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利用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构建立体生态农业关键技术与模式,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四、山地农业发展亟需科技和人才队伍的支撑。
山地多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缺乏。要在山地区引进推广先进适宜实用的先进技术,要植入智能化,信息化,市场化等现代农业元素,不断提高山地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同时,通过国际国内大合作,培训、互访、研讨、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懂山地农业,热爱山地农业的科技人才队伍。